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7-08-28曾悦
曾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改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上的应用所得的效果更是喜人的,下文将根据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经验从首要的良好数学习惯的培养,到建立小组学习机制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再到学生“再创造”能力的培养,来谈一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23-01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也首要地强调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好了学生们的学习习惯,解决起其他问题来也便能够迎刃而解;之后是为大量课堂所接受的小组学习机制的建立,这可以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学习,让学生们一起进步;最后是再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创新思维能力。
1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数学学习的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积极举手发言等一些外在形式,而是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要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此外,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对学生提出一些统一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终生受益。在课改的形势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课堂中更上老师教授的脚步,同时也能够独立思考,学习和领会到更多的知识。
2 建立小组学习机制,共同进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學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数学课堂。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分工、机制建立及有效引导。首先要注意分工明确,合作学习就是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要想搞好小组学习这一机制,首先要做好小组成员的分配工作,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可以让一些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组内其他成员,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然后便是分配好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完成的事儿,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利于小组内的学生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同时,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所以,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结果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共处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课堂信息的多向互动,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学生“再创造”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新课改也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在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实行“再创造”,则会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更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再创造。在新课改数学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的引导,根据他们的学习动态来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并获得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更值得一提的是,要让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还应该在学生进行创新时,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让他们有勇气和信心继续创新下去,逐渐地,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如果在学生延伸知识点进行再创造时不给予鼓励,反倒因为一些原因打击学生,那么,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可能就会被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