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7-08-28杨琼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竖式口算计算能力

杨琼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20-01

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

1.2 用故事激发兴趣

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100”这一百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2 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

例如,在计算8+6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領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有条不紊,我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2.1 领悟法

例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

2.2 对比明理法

例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算理,说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3 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看错抄错题;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不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3.1 教师做好示范和表率

教学中,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做到规范、整洁,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

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

3.3 加强口算训练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以恒。

3.4 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

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并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4 练习题的筛选恰到好处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竖式口算计算能力
竖式趣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竖式填数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