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步入语文课堂

2017-08-28陈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情境音乐语文

陈娟

摘 要:语文是人内在素养的体现;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之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 教学 音乐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74-01

语文是人内在素养的体现;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可把人内含的情感、能力、知识表现出来,它是表现艺术。其实从感受美的角度来说,语文和音乐是共通的。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音乐批评,能培养他们的鉴别力和选择性,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让学生欣赏音乐,能进入或体会到

有位理论家说:音乐是不需要中介的语言,它往往是通过直感式的体验,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起人们的类似联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音乐,使学生置身于乐曲营造的特殊氛围之中,调动情感,促进理解。现以文本《二泉映月》为例,试述如下: 1 音乐熏陶,渲染气氛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就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而课文的第5自然段正好神似《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学习的真实性,增加学习的乐趣,我想到如果能在课堂上,播放这首二胡曲,让学生欣赏欣赏,他们一定会非常感兴趣的。这样,课堂的教学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特别来劲。因此,我特地从互联网上找来了这首《二泉映月》二胡曲,让学生听一听,感受一下这首曲子的真谛。在播放这首曲子的同时,我看到了一个个“音乐家”和“欣赏家”,他们都饶有兴趣地倾听着乐曲,有的学生用手撑着自己的腮帮,全神贯注地在听;有的双手紧握,静静地在听;有的双眼紧紧地盯着书本上的那幅《二泉映月》图,看着里面阿炳的形态,好像听得津津有味似的……可以看到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就如同是能听懂音律的人,在细细地品味呢。他们眼前似乎就真的出现了这个有着不幸命运,却敢于同命运抗争,有着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阿炳。

可见,只凭主观臆断的想象,是得不出客观的事实的。抓住几个关键的词句,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这固然是一个办法,但这样,学生的体会也仅仅是浮在表面的,无法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能使学生入境入情,使学生感受这种情境变化,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

2 激发潜力,感受情境

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从情境中去与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刚才,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这一首动人的乐曲,听出了乐曲的旋律:“起初,琴声委婉连绵,随后升腾跌宕,步步高昂进入高潮。”“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接下来就让学生来谈谈体会。“我听出了这首曲子委婉动听,曲调抑扬顿挫。”“这首曲子实在是太动听了,令我回味无穷。”……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给出问题:“读了这一课后,你是否能够懂得《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反复朗读体会,练习说说自己的感受。接下来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直奔第5自然段,学生纷纷作了回答: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他只能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琴声即心声,他要把他的所有的心情通过琴声全部吐露出来。接着让学生感悟表示琴声变化的句子及琴声表现丰富内涵的句子,乐曲特点的词语,从而理解阿炳的悲、喜、恨、怒。“阿炳创作这首乐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可见,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了文章的中心。由此可见,把音乐与语言文字结合在一起,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 两者结合,双重感悟

音乐的内涵,只有通过反复地聆听、细致地揣摩,才会获得较深刻的感受。语文课上,如果有教学的必要、有合理的时机,再次让学生享受音乐,肯定会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好音乐聆听数遍,余味无穷,每次听都有不同感受。阿炳的《二泉映月》如让学生再欣赏一遍,就会有更深的体会,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为充分利用课堂宝贵时间,可把乐曲声调轻些,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边听边谈体会,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时,从学生的感受已和刚才大相径庭:一位同学说:“阿炳先生能创作出这自惊世之曲,与他苦难生活分不开。”还有一位说:“从这首二胡曲中我知道了阿炳的苦难生活,整首曲子都有凄涼的感觉。”一位学生说:“听着这首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的二胡曲,仿佛我就来到了二泉池畔,正在欣赏阿炳拉二胡曲一样。”还有学生说:“从阿炳那起伏的乐曲中,我感受到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但他却能正视命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情景感人,音律绕人,使得我们如同身临其境。

可见,学生感受不局限于单一方面,而是更深刻、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思维空间得到更大的拓展了。

总之,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润着孩子的心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解读、感悟、揣摩、体验、沉醉,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

猜你喜欢

情境音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