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简探
2017-08-28白通
白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68-02
说到情境教学,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首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李老师用毕生的精力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进行小学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它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低年级,不随意记忆占有比较主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随意记忆明显得到发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们的不随意记忆始终占主要地位。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游戏活动都喜欢。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开始时,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
2 进行小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2.1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学生之所以害怕习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与学的过程索然无味,老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难过,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甚至抵触。而通过情境创设,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带入到自主创作的环境之中,说学生想说的话,写学生想写的事,抒学生想抒的情。在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口语交际”和“故事会”等阵地,创设实物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畅所欲言,以说代写。进入中年级之后,学生开始正式接触习作,在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学生兴趣热点,创设音乐情境、游戏情境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相互交流、模仿、借鉴,以说促写。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写作基础,在习作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活动情境、问题情境、语言情境、想像情境等,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求知。
2.2 巧用情境,提高效率
2.2.1 利用情境,拓展思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襲行为。”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思路狭窄、习作题材单一、千篇一律已经成为制约小学习作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拓展学生写作思路,使学生习作丰富多彩。一是利用生活情境,品味生活情趣。生活是一本乐趣无穷的教科书,它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走近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品味人世间的冷暖真情、感悟拼搏奋进的艰难历程。春天里,把学生带到公园,欣赏烂漫的鲜花、聆听虫鸟的低吟浅唱、纵观人们生活百态;夏日里,和学生一起追赶树荫下斑驳的日影、跟父母一道在清凉的泳池中玩耍嬉戏、同好友摘一片荷叶作伞漫步在林荫小道;秋风中,放一只风筝、拾一片落叶、采一枚野果、唱一首小曲;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吃冰凌……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习作中便有了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情感。二是利用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通过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独到的见解,以问题情境创设为引领,让学生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中寻求写作的灵感。所创设的问题可以是老师预设,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提出和相互释疑;可以是与写作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与写作方法相关的。
2.2.2 利用情境,丰富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生之所以害怕习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觉得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知道怎样表达。“无米之炊”已然成为了学生习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习作教学活动中,适时利用情境,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将无源之水变成源头活水,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一是利用实物情境,丰富学生生活积累。通过鲜活的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其形、听其声、闻其味、察其色、感其变,从而了解事物结构及变化特点;通过CAI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在同一事物中选择,在不同事物中比较;通过生活场景的演示或者重建(如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等),让学生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心路历程等。二是利用语言情境,感知语言文字表达的无穷魅力,丰富和积累语语言。比如通过电影情节、话剧片断、小品相声等声像资料展示,让学生利用情境品味不同人物语言所展现的鲜活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形像;通过经典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片断展示,让学生利用情境借鉴和模仿、欣赏和识记大师笔下的连珠妙语,感悟和学习文章的描写和表达方法。
2.2.3 利用情境,培养习惯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既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习活动事半功倍,又可以促进健康人格发展。而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学习和生活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习成效的提高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因此,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巧妙利用情境,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一是以创建幸福教室、幸福课堂、书香校园为契机,营造文学艺术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问、边读边写。将阅读与习作相整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写法、在写作中实践和创新阅读成果。二是利用音乐情境,陶冶情操、涤荡心灵,培养学生静心沉思的习惯,引导学生潜心思考、创新思维,行文做事不草率、不随意、不马虎。三是利用想象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养成大胆想象、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习惯。四是利用语言情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自我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斷进步,不断成长提高。
2.3延伸情境,巩固成果
习作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学习活动应是渐进的、自主的过程。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延伸课堂情境,适时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补救与提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及时巩固和提升学习成果。一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内创设的情境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观察与发现与课内情境相近似的情境,并利用这些情境进行习作创作,巩固课内所学成果。二是由单一情境延伸到复合情境,把多种情境相整合,让学生在各种情境的交织与融合中去体验与感知,既是对单一情境下学生习作成果的巩固与提高,又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习作思维训练。
2.4 转换情境,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本田宗一郎曾经说过: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研究课题。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有了创新意识,还要创新学习。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在习作教学中,通过情境转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一是通过实物情境与音乐情境的转换,让学生以实物情境为基础,以音乐情境为载体,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突破事物表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看别人看不到的,想别人想不到的,听别人听不到的,写出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心里感受。二是通过语言文字情境与想象情境的转换,让学生突破模仿与借鉴的禁锢,灵活运用积累,大胆想象与创新,给平凡的事物赋予新意,让普通的事件闪耀新的光辉。
3 结语
总之,小学作文情境教学法在长期的习作教学实践中的巧妙运用,使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日益浓厚,有的同学甚至因此爱上了写作,常年勤耕不辍,写作已然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了高效的训练,学生在习作时条理清晰、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作文课堂教学从“一言堂”变成了“万言堂”,在每个学生的习作中总会找到令人怦然心动的闪光点和创新点,学生不再拘泥于某种写作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