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

2017-08-28左言琴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家国人教版高中历史

摘 要: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每个人在做好自身修养之后,将家庭和睦当做小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国家安定做贡献。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还是以家庭美满,社会稳定为目标。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也将家国情怀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中历史 家国 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39-01

1 历史与家国情怀

1.1古代历史上的家国观念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也是国家的组成单位。我国历史上一直将国家看成是民族大家庭。

古代的家庭指的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社会单位,然后又以宗族形式存在。宗族制是建立在以权力分配和义务履行为标准之上的,而我国古代国家的构建也是建立在权力分配和义务之上的。在家庭中,父亲的地位一般都是作为领导者和权威的象征而存在,家庭成员必须服从父亲的命令,后代对父亲还要旅行赡养的義务,这就是孝道体现;国家的领导者君主同样具备这种特点,他高高在上,臣民必须服从,还要无条件地忠诚于君,这样才能使国家稳固。对君主的服从与忠诚,其实是家庭对父亲服从与孝顺的延伸。

古代对家庭对父母的重视,发展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地步,甚至为“父要子死子不死不孝”,又延伸为“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这样盲目的地步。这种家国情怀是建立在专制家庭和专制国家基础之上的,用家庭结构来要求民众对统治者的无条件服从,来达到国家稳定的局面。在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更是缺乏民主的。

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国家也因此相对稳定。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无数爱国爱家的英雄人物,这些人常常将皇帝当做国家象征,不让君王受辱,保护君王的生命成为臣民的义务,哪怕这个君王并不爱民。

1.2 现代的家国情怀

现代的家国情怀和古代大不相同,尽管家国结构相似,但家庭中父亲没有绝对权威,家庭成员都是互敬互爱,父母有抚养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无论是法律还是亲情上,不存在“父要子死”这样的极端要求。

现代的国家观念,也没有封建时代的专制式权威,对国家的忠诚体现在国家这个大单位,也就是大家庭的概念。

现代的家国情怀,指的是捍卫国家稳定,家庭和睦,这两者是相互相成,只有国家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使家庭和睦。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只有和睦了,才能减少生活矛盾,而生活矛盾越少,社会越稳定。家国情怀不仅有内部因素,还有外部因素,那就是在国际上,国家之间的交流,自己的国家受到外来侵犯时,同仇敌忾,保卫国家和平,捍卫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1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学要求

家国情怀教育需要在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中进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就明确提出了关于家国情怀的教育,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进一步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和民族历史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在教学方式上,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利用时代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时代性是指要体现在社会现实和时代主题相联系的基础上,既要切合现实生活,又要符合历史发展逻辑。不能用今天的观念去解释历史事件,但要将历史事件作为借鉴,来审视今天的社会现实,这样才能活化历史。

多样性教学是以教材为基础,利用历史资料,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历史,还要通过历史来思考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2.2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在教材编排上,将每一段历史都安排为中外对比式,前半段是中国历史,后半部是世界历史,这样方便学生记忆,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在世界发展史中的作用。

在内容结构上,是按照政治制度,国家经济结构,传统文化, 政治体制改革和历代思想家的顺序安排的。

从这样的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虽然早于世界其他国家,但我国属于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而西方却是民主制;我国的国家经济结构是农业为主,发展到商业和农业并行发展,而西方却是工业产生较早;在传统文化方面,我国的人文思想从汉代到清朝都是沿袭儒家思想,而西方却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在文化艺术方面,中国有无数的发明,还有独特的文化艺术;西方在工业和自然科学方面有更多的成就;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中国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外国有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家和思想家中,中国有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外国也有克伦威尔,拿破仑,华盛顿等人,中国有孔子,外国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2.3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利用教材的编排结构,让学生通过中外对比,来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外国的区别,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我国的民主观念没有西方成熟,这主要是长期的政治形成;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对比现实生活来进行思考。但在文化方面,中国却比西方更加丰富,这些包括传统文化,和思想家政治家都不逊于西方,用这些来培养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我国某些方面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用今天的现实,来反省自己国家的不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教学方式中,不仅要利用课本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文献资料,利用国内外影视剧来学习中外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韩秀英.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研究及实施策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 陈钧.民族精神引领下历史新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8.

[3] 师继峰.铭记历史 不忘国耻——谈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国耻教育的意义[J].甘肃教育,2009(23).

作者简介:左言琴(1982-),女,汉族,安徽庐江人,学士,中学二级,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家国人教版高中历史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略谈“家国情怀”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