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优秀语文教师的三个特质
2017-08-28束云芳
摘 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或者说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名小学的优秀语文教师,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质:学生美丽灵魂的积极塑造者;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引导者;教师过人智慧的理性管理者。这样的教师会成为一所好学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小学 优秀语文教师 三个特质
中图分类号:G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84-02
卢梭在《爱弥儿》中这样写道:一个好老师最为根本的品质就是,他绝不是一个可以被雇佣的人,有些职业是如何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那么表明他们不配从事这些职业。教师的职业就是如此。语文课程不但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我们认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共同的标准: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自身智慧的管理者。
1 学生美丽灵魂的积极塑造者
叶圣陶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全面得到提升,拥有高洁的灵魂品质。
1.1 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方法
优秀的语文教师会十分注重通过教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是提高自己观察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便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其次,用课文的正确思想加以引导和启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引领他们拥有正确的思想。通过诵读诗歌和短文,感悟美好的情感,懂得求真向善的道理。最后,教师还要学会与学生交朋友。教师多与学生谈话,只有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以心换心,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才愿意暴露灵魂深处的秘密。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意义,还在于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1]。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塑造美丽的心灵。
1.2 成为与时俱进的领跑者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在较先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被重视的地位,教育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转折期,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不少方面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因此,结合中国国情,着眼于民族振兴的根本利益,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重新构建现代教育理念,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重新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育体制,规范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一切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构建新时代的教育文化,必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经常关注社会和时代。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问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所以,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2]
2 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引导者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承担者。教学中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教;教学中的“学”是指学生的学。归根结底,“教学”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生要承担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全部。
2.1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仍在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我国教育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识,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全部承担者。教师往往主宰教学活动的一切,学生只能盲目地学习,老师怎么教学生,学生就怎么学。这样的学习,学生是被强迫的,是受压抑的,既没有学习的乐趣,也没能达到最好的效果。[3]
2.2 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于漪教师认为:教语文,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以达到自觉提高语文能力、终身受益的目的。我们便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树立现代新人的大目标,二是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功能,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往往决定学习的质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3]为此,教学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与魅力,让学生领悟文章蕴含的情和意,激发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进行古诗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讲《静夜思》《山行》《望庐山瀑布》时,反复让学生诵读古诗,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教学,效果就会不错。
3 教师过人智慧的理性管理者
我们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向书本、杂志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有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河。不管是一桶水还是一条河,都要求不断地充实知识,更新知识。一名教师,没有一定数量的教育、科学、文化书籍和杂志储备是不可思议的。因而,教师要在书海中获得知识与启智,在书海中探索与创新。[4]
3.1 学会改变思维方式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学习,还要学会变通。在教师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们通常只是把事情处理完为目的,很少去追溯事情的根源,很少深入分析事情的本质。因此,要想做一名聪明的教师、一位智慧的管理者,就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灭火”为“防火”,改“教育”为“激励”,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高效的氛围、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5]
3.2 学会深入反思问题
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教学反思并不是简单地对自己教学的思考,这样的反思只能算是浅层次的反思。教学反思决不能缺少理论的支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就好像一个人总在山脚下行走,却始终找不到上山的路,所有的劳动做的都是一些无用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掌握的高度会决定反思的高度。
3.3 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一位老师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正讲到动情处,班上一位成绩欠佳且平时喜欢捣乱的学生突然痛哭失声。老师以为他在刻意捣乱,不容分说,将他赶到操场上罚站。那时正是冬天,北方非常寒冷,更何况是在毫无遮拦的操场上。事后,老师终于从别处知道了这位同学年幼丧父的惨痛经历,并向他道歉,学生自是不会和老师计较什么。但恐怕由此带来的这份痛楚不仅学生留有印象,可能这份心痛将在这个语文老师心中留下印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静静坐在凳子上,以一种信任与理解的态度认真地静静地听他们把话说完?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静静倾听![6]
总而言之,教师这个职业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之前,我们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自己。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一般教师,带着一门学科走向学生;优秀教師,带着学生走向一门科学,并努力使学生和科学融为一体。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还需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教师。对于语文教师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袁廷辉.怎样塑造学生的灵魂[J].新课程·教师,2014.
[2] 柳兆华.优秀教师是怎样炼成的.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3] 于漪.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M].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
[4] 任勇.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 赵国忠著.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魏大军.新课程改革呼唤智慧型教师——教师教育智慧的理解及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作者简介:束云芳,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育系小教142班学生。
指导教师:齐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