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让音乐课堂真正“活”起来

2017-08-28赵晗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情境教学

赵晗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涌现,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气。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都成了单纯地走过场,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让音乐课堂真正“活”起来 。

关键词:音乐课堂 “活”起来 情境教学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激活课堂气氛;利用各种手段,增大信息量,增加兴趣点;根据教学进程,捕捉最佳时机,利用不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的教学创新推向高潮。

一、紧跟时代,提高兴趣

1.跟着“潮流”走

传统的音乐课堂一直把“流行歌曲”这个异类拒之门外。而“流行歌曲”是否真是个无一是处的异类呢?我觉的不是,“流行歌曲”能被现在的年轻人甚至小孩子接受并喜爱,是有一定原因的。我认为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无可厚非,因为时代变了。在音乐课上适时加入他们喜欢的流行元素能很好的激起他们情感共鸣,更好的为课堂服务。但要选择好作品,利用得恰到好处。如我在上中国民歌《赶圩归来阿里里》时,并让学生聆听了《赶圩归来阿里里》的各种版本,如早先的罗宁娜演唱的《赶圩归来阿里里》,到摇滚版《赶圩归来阿里里》,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赶圩归来阿里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知道了音乐是可以在原有版本上进行加工再创作的。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学会某些歌曲后,他也会想到要进行改编,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音乐。

2.学综艺节目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得好:“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满的音乐效果。”我想,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条件,使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佳目标吧!

这在我观看热播的《我爱记歌词》节目时,突然有了灵感,我何不取其“精华”到课堂上来呢?例如,我在上一年级的《小小音乐家》这一课时,创设“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等关卡,回答题目正确的或者是唱歌表演表现好的学生会留在教室的“胜利席”而在各环节学生都有机会进入“胜利席”,其他学生在“挑战席”和“待定席”,让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音乐知识以及歌曲都能在轻松的活动中很好的掌握,体验了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使用多媒体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元素,运用丰富的声光手段,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明的感知形象,超大容量的知识信息,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音乐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变得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例如,我在教《国歌》这一课时,因现在的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国歌的创作过程和作用都不甚了解,而光靠教师直白,空洞的说教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此我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通过多媒体演示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的全过程……这一组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二、情境教学,融入课堂

在新课标所提倡的“加强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情境教学的重要地位。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内容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自然地注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快乐的一天》这一课中,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啊!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醒了,早上的空气真好呀,推开窗户深吸一口气,哇,真舒服……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中,配以动作,学生自觉的跟着老师做起来,融入到那个情境中去,在接下来的上学去,课堂上,做游戏,静静睡各环节中,学生快乐的跟随着老师的说、做,听着动听的音乐,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整堂课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又增加审美意识。正如伟人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三、尝试创造,点亮课堂

美国音乐教育家加德纳说:“中国音乐教育体制确实能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技能,但当学生获得这种技能时,他们再也没有用这种技能来进行艺术创造的愿望和能力。”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我国旧的音乐教育片面注重技术和教学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资料制作简易的乐器,如用牡蛎的壳做响板,用矿泉水、易拉罐等装上沙子、小石子做沙锤等。学生兴趣盎然,全神投入,尽可能的利用手中的道具跟着画面时强时弱,演绎得相当精彩。

四、学科综合,优化课堂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提倡学科综合。”音乐与舞蹈、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具有密切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与运用各门艺术的不同表现方法,与音乐教学活动结合,这很值得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和探索。在教学中,将各门艺术整合成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这些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习音乐,表现自我。

比如,现在小学有开英语课,那么就可以在音乐课上教一些英文歌,既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又提升了自身的歌唱能力(体会中英文不同的咬字)对学习英语也有好处。

如美术,我们在新教材里不难发现音乐与美术结合的成果,单调的曲谱被换成了活泼有趣,富有动感的图形谱,在欣賞曲目后往往会让小朋友把听到的音乐用画笔表现出来,或直线或曲线或圆点等等,把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笔表现出来.我觉得这样能更形象的用孩子的理解方式表达音乐,也有利于音高的掌握。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

如文学,本校学生每天都背一首古诗,已成传统。由此我想到,何不让他们把背过了的古诗拿出来唱唱呢?于是,我布置给他们一个新任务: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编成歌曲,下节课唱给大家听。学生兴致很高,觉得很有意思,本来已经背得没有新鲜感了的古诗一下子变得很新奇,在展示的时候,各个踊跃,一个比一个精彩,有些是自创的旋律,有些是用学过的歌曲稍加改动,还有些套用时下流行歌曲的旋律,真是今为古用,别有一番风味啊。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激活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具体实施,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实验、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中国音乐教育.200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情境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