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幸福在我心”心育课程内容的实践探索

2017-08-28曾泽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

曾泽平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当前陷入困境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从幸福开篇、积极自我、快乐心情、无悔青春、感恩常在、适应职业、幸福结语等七个方面对“幸福在我心”心育课程内容进行实践与反思,探索了适合在中职学校开展的心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关键词:中职 积极心理学 心育课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也层出不穷,但是部分教材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理论体系支撑;二是过于关注学生的不足。随着心理学进入21世纪,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日益声势浩大,积极心理学在我国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响应,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开始推崇“幸福教育”,因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关注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情感、内在潜能,等等。笔者所在学校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支撑,以“幸福”为切入点,以“积极”为导向,实施以“幸福在我心”为主题的心育课程。该课程包含“幸福开篇、积极自我、快乐心情、无悔青春、感恩常在、适应职业、幸福结语”七大版块的内容,旨在让每一位学生在心理课堂中收获幸福,逐步成长。

一、“幸福开篇”——激发学生参与心理课堂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该效应指出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会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在第一节心理课上给学生带来足够的心理体验,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促使学生对往后的心理课产生期待心理。“幸福开篇”由第一课《幸福课,开讲啦》打响第一炮,由第二课《走进心理健康》深入学生内心。《幸福课,开讲啦》的教学目的在于初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心理课堂的内容及要求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幸福课”的兴趣,促使学生意识到内心的巨大潜能。在实践过程中,第一课的课堂效果非常不错,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互相认识与了解,学生参与心理课的兴趣大增。这为往后的教学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感情基调。第二课《走进心理健康》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点以及理解心理咨询,该课是第一课内容的延伸与深入,内容安排十分合理,实操性也较强。

二、“积极自我”——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挖掘潜能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优势和美德,增加了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当人们将这些能力更有效地运用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将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情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关注学生的优势与潜力,应试图激发学生的内心潜力。本版块的内容设置为《我的未来不是夢》《寻找真实的自己》《张开隐形的翅膀》《Love life》。由于中职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整天无所事事,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本版块将目标意识教育放在首位。《寻找真实的自己》及《寻找自己的闪光点》都归属于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内容,这是本版块的重点内容。该版块的教学理念在于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团体心理活动中,我们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珍惜优势、合理地运用优势。该版块内容的设置得很好,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潜力。

三、“快乐心情”——引领学生获得积极情绪体验,拥抱快乐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课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与感悟,课堂中需要扩大他们的积极体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而主观幸福感有很多衡量指标,而“积极情绪”就是其中一个关键性的指标。中职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在遇到困难选择逃避或消极应对挫折,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等等。因此,该版块内容设置为《转角遇到希望》《心灵的“晴雨表”》《我的情绪我做主》。该版块主要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更快乐,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整合自己力量和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的潜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该版块的内容比较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懂得了如何关注积极的情绪,学会寻找快乐与幸福。

四、无悔青春——激励学生领悟青春的美好,勇敢面对困惑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青春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随着青春的萌动,中职生的性意识在不断地发展,进入异性相识期,对性知识特别好奇,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但似是而非的性知识,给他们带来了种种焦虑和担心;渴望引起异性的关注和好感,对爱情充满好奇,但又不知如何面前中的挫折,同时,同伴之间的相处会给他们带来不少的压力。因而,该版块的内容应包括《青春的秘密花园》《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我们一起“谈恋爱”》《人际交往的奥秘》。《青春的秘密花园》和《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目的在于消除学生对性生理、性心理的种种错误认知及其带来的焦虑和恐惧;《我们一起“谈恋爱”》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爱情的本质以及对学生的“失恋”问题进行疏导;《人际交往的奥秘》是为了促进学生在体验与分享中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懂得如何面对人际冲突。该版块各个主题十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学生体验比较深,能从中获得较多的收获。但对于理科班的学生,尤其是纯男生班,在开展性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虽然对话题十分感兴趣,但在课堂上容易出现起哄现象。

五、“感恩常在”——启发学生学会感恩,宽容他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然而,众星捧月的家庭生活为中职生创造了养尊处优的条件,再加上崇尚个性张扬的社会大环境,如今的学生更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部分中职学生情感淡漠、习惯接受和索取、不思回报。所以,感恩教育已成为心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课程的安排与设置,该版块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学校与社会。《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则借助各种方式的体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该版块内容虽然不多,但针对性很强,十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六、“适应职业”——促进学生逐步适应社会,积极工作

中职学生是一群很特殊的群体,由“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困惑,如不适应岗位,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出現职业倦怠现象,等等。因而,在心育过程中,应从心理的角度着力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该版块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如《终身学习,出彩人生》《角色转换与适应》《职业倦怠与应对》。《终身学习,出彩人生》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能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学习历程。《角色转换与适应》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借助“角色对话”游戏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职业人”与“学生”的区别,懂得如何适应新角色;《职业倦怠与应对》关注点在于学生的职业心态,避免学生在面对职业倦怠时选择逃避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职业压力,并懂得合理调适。该版块的内容看似理论,而事实更有实践性,游戏的设置是本版块的重点,应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区分开来,避免重复。

七、“幸福结语”——深化师生沟通与交流,强化教学效果

有良好的开头,必然需要完美的收尾。当“幸福在我心”心育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应设置一节让师生有共鸣的结束课。“幸福结语”版块的主题是《幸福延伸》的应是回顾过去,互相感悟。本版块既是教师的回顾亦是学生的回顾,彼此的沟通与交流,对往后的教学与成长都有极大的作用。“小调查”环节是借助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对心理课堂进行反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什么内容”“你对幸福的理解是怎样的”等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反思。“感受幸福”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幸福无处不在,需多关注自己的内心。该版块内容的实践效果很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学生的反馈更能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使教师收获了不错的教学经验。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反思,笔者认为该课程内容比较符合目前中职生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实施。当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使心育课程得以落到实处,使师生从中受到积极影响,变得更有活力、更有激情、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钟志农.探索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实务[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4.

[3]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中职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