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历史课堂互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2017-08-28曾维君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历史课堂互动教学

摘 要: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历史课堂互动教学具有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结果的互补性等基本特征与优势,它是提高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关键词:历史课堂 互动教学 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80-02

何谓互动教学?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解释:“互动教学是立足于师生双方的相互认识、理解、解释的基础上,以教学资源(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资源)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的教学,是以师生双方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的教学,是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的教学。”[1]P15那么,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互动教学究竟具有哪些特征与优势呢?

1 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高中历史新课标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活动的始发、活动的过程、活动的质量”[2]P66。在互动教学模式下,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接收器”,他是在主动地对教师传递给他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和思维加工,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它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志、积极的课堂表现、鲜明的情感态度等。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民主教学,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3]P51,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推导和体悟”出新的知识经验,不要把自己的观点、思想强加给学生,不要认为教材的观点就是“金科玉律”,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再次,在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形式上,教师不要让学生局限于自己的课前设计,而要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决定权,这样才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一位老师在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的殖民扩张》这一课时,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然后让学生将两者做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再让大家谈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学生在谈感受时,既有对明朝先进航海技术的自豪感,也有对西方冒险精神的崇拜,甚至有同学对明朝此举大加鞭挞,认为这样的皇恩浩荡是没有意义的,劳民伤财,还有同学认为这只是帝王为了获求自身心理满足而为,更有同学提出了西方殖民开拓的务实性……[4]P48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现出来的课堂激情和主体参与意识是是令人赞叹的。

2 教学过程的民主性

传统教学是一种“占有式”教学,教师往往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去被动的“接受”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压抑,创新思维荡然无存,只能成为灌装知识的“容器”,这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长。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心理互动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的,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互动的前提条件。”[5]P597互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参与—合作”关系,他们之间在平等沟通、和谐对话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情感和认知的交流,并保持共识,容忍差异,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和提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严厉的批评少了,积极的引导、鼓励多了;学生的恐惧感少了,大胆提问的多了;同学之间的偏见少了,共同探讨的机会多了,从而真正形成了一种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2]P67,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3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科书,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也基本是教科书上的,不敢“越雷池半步”,表现出一种典型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这种“封闭式”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必然会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到实际生活中“用”不上书,使不上劲,最后变成“读书死”,对个人、社会没有一点用处。

历史新课标强调:“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按照这个要求,根据互动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参与—交流—合作”的特点,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再也不应当局限于教材上固有的知识,应增加一些“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课外知识,通过这些“超越”于教材之外的知识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去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让学生了解当前学术界新的动态和研究成果,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社会重大的政治热点问题等进行教学,做到与时俱进,不要让观点、材料仍然只停留在原来的教材上。课堂上,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既紧扣教材又“脱离”教材的课外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资源带来的新观念、新视野,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动手制作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養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和动手能力。上面举例讲到的让学生发表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看法,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一种民主性、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能力的培养。

4 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高中历史新课标“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强调“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但是,传统教学特别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一般都比较单一,即使偶尔有师生互动的环节,也仅仅局限于“提问”的形式——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而且提出的有些问题缺乏启发性、探究性,问题的答案往往又是“标准答案”,只是使学生“学会历史”而忽视了“会学历史”,即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沉闷、缺乏活力,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自学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培养。而互动教学除了在教学手段上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影视等形式和内容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之外,在教学方式上突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角色互换,表现形式包括问答或谈话式、讨论或辩论式、学生讲课或讲座、演讲式、游戏活动式、角色扮演式、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式等等。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如,讲《秦的统一》这一课,当讲到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时,教师可安排几名学生分别扮作来自七国的“商人”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活动,而他们用来交换的钱币及使用的度量衡器具五花八门,闹出了不少笑话,出现了许多争执。见此,“秦始皇”根据大臣的建议,发布诏令:全国统一使用原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同时统一使用原来商鞅变法时就规范了的度量衡器具!詔令下达后,交换方便了,市场也繁荣起来……这种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深刻体会和理解货币统一的作用。

5 教学结果的互补性

传统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重在看“结果”——分数的高低,轻视了“过程”——能力的培养,但实际最终结果必然是教师似“付出”了很多,而学生却是“高分低能”。因此,“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成为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个‘学习共同体”[6]P53。根据社会学互动理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相互作用”,而“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关系”,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的互动过程[7]P194。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互为主客体关系,双方都以自身的本质力量去影响和作用于对方,并在影响对方的同时,自己也受到对方的影响,从而使得双方共同进步与提高,在信息、利益和精神方面共同获益,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

某大学一实习教师在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时,设计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于英国,而第二次却在欧美不少国家同时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有哪些?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什么是‘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垄断组织的出现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讨论,学生基本上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影响,也就是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但在上课过程中,当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时,有一位中学生突然向实习教师发问:“老师,请问发动机与电动机有什么区别?”这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也就使得实习老师有点措手不及和尴尬。好在这位实习老师还能“临危不乱”,在回答不出该问题的情况下,这么“处理”了学生的提问:“对不起,老师还真的不知道它们的区别!等下了课,老师去查阅资料后再告诉你。”下课后,这位实习教师马上去向实习学校的物理老师请教,在知道答案以后,一是迅速反馈告诉了那个学生,二是在任教下一个班级的同一课时增加了一个新的讨论话题:“发动机与电动机有什么区别?”由此案例可见,教师的知识一定要丰富,还要善于临场应变、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遇到课堂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促使教师课后要去研究、了解,这本身就是对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提升过程。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 关文信、于晓波、苗青.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转引自谢志芳.互动教学设计在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中的作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4.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李启明.例说新课标·中学历史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7] 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曾维君(1960-),男,湖南武冈人,历史学副教授,教研方向:中国现代史、湖南地方史、历史教学论。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历史课堂互动教学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中国古代军队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