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走进职业学校语文课堂
2017-08-28张海振
摘 要: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也是我国民族特有的文化标志。但在现代的年轻群体当中,越来越多人忘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愿意过一些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不断的忽视。这种现象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对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来说,必须担当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关键词:传统文化 职业学校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58-01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具有传承性、连续性、发展性的特点。我国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例如最初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告诉学生要谦虚的发现他人的优点,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的也是道德塑造的理想人生。作为职业教育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使用技术,为社会传输优秀的一线人才。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得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这样市场导向型教育虽然提升了学生的技能,但却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所以在现代教育中需要发生改变。
1 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汇中加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语文是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着自身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于学习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今后的工作也会产生影响,语言是我们交流的基本,语文的学习正是为了丰富我们交流的内涵,所以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没有很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到课程教学当中,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也无法明白语文学习当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我国的传统文化汇集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长自身的见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要结合学习学习特点,针对性的创新自身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当中。
2 语文课堂中学习传统文化的策略
2.1 开展经典诵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既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角色朗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朗读的形式上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齐读、分角色朗读这类模式,借助多媒体器材,在优美的音乐或是情境当中,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氛围,主动的对文章进行朗读。我们在诵读文化经典时,学生很难走进作者的笔下,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辅助,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时,这首词讲述的是苏轼望着月亮对自己家乡的思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视频为学生勾勒出一幅中秋时节,大街上的人热热闹闹,唯独作者一人在高楼上孤寂的望着月亮,再配上清冷的音乐,学生进入到这首词的情境当中,在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时,仿佛真的置身于作者的时代中,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不仅如此,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模式,让学生体会到李白的浪漫,辛弃疾的风骨,李商隐的婉约.....使学生体会到古人诗词当中的美好,真正的走进作者的笔下与作者产生共鸣。
2.2 重视文本体验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的起点在于活动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而是要靠着学生平时的积累与熏陶。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深刻的哲理,用自身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来启发学生,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例如,我们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下现代城市人们生活的节奏,快节奏、高污染的城市节奏都让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渴望去过“向往的生活”,而陶渊明笔下的《饮酒》就是一个向往田园的生活。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能够很好地发现现代都市与陶渊明笔下田园的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陶醉自然的情怀。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人都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例如学生在了解苏轼后知道了什么是豁达,了解屈原后,知道了什么是爱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并走进一个个历史当中的文人墨客,从而实现文化的传递,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学生跟随着教师的上课节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课后也会主动的查找一些资料来了解相关的内容,做到一个自我教育提升。
2.3 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更加重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适当开展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实践能力。可以从校内与校外两方面进行开展,校内的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来丰富校园的文化因素,例如在校园中建立文化墙,让学生每天走路的时候都可以渗透文化知识。同时,在学校中开展相关的文化兴趣小组,例如,文学社、书画兴趣活动小组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使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化兴趣小组,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遨游在文化的海洋当中。针对校外的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开展文化专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以“感恩”为主题进行文化实践活动,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博物馆、献爱心等,在多元化的方式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 结语
总之,我们要用传统文化来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并不是刻意的让学生记忆文化知识,而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切实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传统文化真正的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也让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一山,孙优.传统文化:语文学科的根与魂——语文学科在“传统”中的地位与使命(一)[J].语文知识,2015,(2):3-6.
[2] 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1):60-65.
[3] 张一山.语文传承要有语文的风格和姿态——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提升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1):30-32.
作者简介:张海振(1982-),女,籍贯:江苏徐州,学历:本科,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