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倒角蜂窝麻面成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2017-08-28刘德才杨南贵陈亚军

山西建筑 2017年20期
关键词:麻面脱模剂倒角

刘德才 杨南贵 陈亚军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4)

·施工技术·

混凝土倒角蜂窝麻面成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刘德才 杨南贵 陈亚军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4)

以长沙市渔业路项目为例,从多角度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倒角处蜂窝麻面现象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对施工方法、脱模剂选用、配合比优化等改善与优化,倒角处混凝土外观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施工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混凝土工程,隧道底板,倒角,蜂窝麻面

0 引言

蜂窝现象是指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使得结构局部疏散,无强度状态[1];麻面现象是指混凝土浇筑凝固后表面结构局部有麻点或缺浆,形成粗糙面。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存在,对混凝土的外观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内部质量和强度,修补工序往往非常繁杂且低效[2,3]。目前的施工技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现象的出现,但是对于结构特殊的混凝土表面如倒角结构表面的蜂窝麻面仍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且在倒角结构表面出现的蜂窝麻面现象比例更高。所以对混凝土结构倒角表面蜂窝麻面成因的分析,探索其防治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

1 工程概况

长沙市渔业路延长线道路工程是长沙市重点工程项目(见图1),项目造价总额2.2亿元,混凝土总量约4万m3。在道路施工段内有900 m左右的明挖隧道,隧道主体结构为两跨矩形框架结构,材料为C40砾石混凝土。

为保证结构边角处的承载力,对底板与侧墙连接处采用加强角处理,即倒角处理。倒角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内楞采用80 mm×100 mm方木,竖向设置间距30 cm;外楞采用φ48×3.5 mm钢管,横向布置,上下各一道,斜撑采用φ48×3.5 mm钢管,间距100 cm,倒角模板安装横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然而在实际底板混凝土工程施工当中,发现了混凝土表面特别是底板倒角处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窝麻面现象,如图3所示。

2 倒角易出现蜂窝麻面的成因

混凝土属于一种复合材料,包含骨料及胶凝材料,初始状态为具有流动性能的流动体,经过加工、搅拌、浇筑,才凝结固化成刚性固体。蜂窝麻面现象的出现原因,正是在混凝土从流动体凝结固化成刚性固体的过程中,混凝土气泡未能排出去而产生的[4,5]。

倒角结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常规混凝土结构类型,在本工程中为在底板与侧墙之间缓和过渡的倒角结构,其提高了结构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减少了扭转应力和畸变应力,并使力线过渡比较均匀,减小了次内力。采用与底板混凝土同时浇筑的方式,其结构形式以及浇筑方式决定了其出现蜂窝麻面的比例会更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导致易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2.1 对混凝土配合比要求较高

由于倒角结构与底板存在着高差且采用与底板混凝土同时浇筑的方式,若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在浇筑时混凝土的流动性会使得高处的倒角因为重力原因流失而下沉;若混凝土坍落度较小,虽然浇筑时较易形成倒角,但粘稠的混凝土在搅拌时,会裹入大量的气泡,而混凝土的粘稠度偏高,也加大了气泡排出的难度。因此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则非常容易导致倒角蜂窝麻面的产生。

2.2 对脱模剂要求较高

模板脱模剂选用不合理或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模板与倒角混凝土表面直接接触,而倒角处模板为45°倾斜的形式,气泡无法像底板一样直接排出,而是需要沿着45°倾斜的模板内表面排出,若附着在模板上的脱模剂油粘度较高时,当倒角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接触到粘稠的脱模剂后,粘度高的油会紧紧吸附气泡,导致气泡使其难以沿模板上升排出。

2.3 对振捣要求较高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无论是超振、欠振还是漏振,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由于倒角模板的阻挡,加之倒角处钢筋较为密集,在浇筑时振捣棒对倒角处进行振捣工序较为繁琐,施工操作人员为图方便经常选择忽视,所以使得倒角处的混凝土不密实,从而出现自然孔洞和不规则的大气泡,且由于倒角模板位于混凝土斜上方,混凝土自身的塑化性能,使得混凝土在浇筑时不能与倒角模板很好的粘合。相反,若振捣过于频繁,和易性变高,由于高差与重力原因,会使得混凝土流失而下沉,同样也会影响倒角混凝土表面质量。

3 本工程对倒角蜂窝麻面的预防措施与效果

根据上述产生倒角处蜂窝麻面的多种因素以及工程自身的特点,在后续的施工当中,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粗骨料级配,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加大检查力度;脱模剂采用新机油与柴油调合,其掺合比为1.1∶2,保证涂抹均匀,干燥成模时间在20 min~40 min之间;现场浇筑时先浇筑底板混凝土使其初步成型之后再进行倒角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小型振捣棒从上方斜45°向下插入,与模板平行,沿模板插捣混凝土,确保做到分层下料,分层捣固;浇筑后,加强养护,做到时刻保持湿润状态。

采取上述措施后,底板倒角处的蜂窝麻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外观质量缺陷点减少了80%,隧道主体结构的底板整体外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图4所示。

4 结语

混凝土结构的蜂窝麻面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的顽疾,本文对倒角处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现象进行分析,有效地解决了本工程的实际问题,对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蜂窝麻面问题出现率高是混凝土自身材料属性所决定的,要对其彻底根治还有待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所以在施工作业时应该从上述多个方面入手,注重细节,严格把关,才能最大化的避免蜂窝麻面问题的出现。

[1] 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

[2] 唐 坤,左炜然,花丽娟.混凝土蜂窝麻面的处理及研究[J].科技信息,2013(17):339.

[3] 李晓东,李福春.浅析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成因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242.

[4] 伏文勇.水工混凝土“蜂窝麻面”成因及防治[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1):36-38.

[5] 安尼瓦尔·塔西.论砼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科技信息,2012(25):335.

Analysis of reason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voids and pits of inclined surface concrete for chamfer

Liu Decai Yang Nangui Chen Yajun

(CCFEBCivilEngineeringCo.,Ltd,Changsha410004,China)

The essay analysed forming reason of voids and pits of inclined surface concrete for chamfer and processing measures on it,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Changsha Yuye road municipal proj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ension quality of inclined surface concrete for chamfer by optimize construct method, release agent, proportioning of concrete is improved and valuable for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concrete engineering, tunnel floor, chamfer, voids and pits

1009-6825(2017)20-0098-02

2017-04-24

刘德才(1971- ),男,高级工程师; 杨南贵(1983- ),男,助理工程师; 陈亚军(1990- ),男,助理工程师

U455

A

猜你喜欢

麻面脱模剂倒角
脱模剂MK529/11在轮胎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脱模剂施工性能及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研究
客运专线桥梁道床板烂根、麻面等质量通病的预防
关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问题分析
基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研究
采用倒角坯改善铸坯边直裂缺陷的研究
浅谈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
脱模剂的使用与其对混凝土外观的影响分析
改进劲性混凝土梁施工工艺的体会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