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与疗效初步研究

2017-08-28尚春林

关键词:利多卡因室性胺碘酮

尚春林

(贵州省盘县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500)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与疗效初步研究

尚春林

(贵州省盘县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500)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则采取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室性心律失常;普罗帕酮;胺碘酮;疗效

室性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心室方面诱发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1],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心悸等,甚至会发生严重意识障碍或死亡。过去治疗本病常用利多卡因,而随着研究深入,目前胺碘酮在本病中也逐渐广泛应用起来。为了进一步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我院针对接诊的患者80例实施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诊符合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2],并排除心室扑动、慢性心律失常、甲亢、药物过敏及严重肺部疾病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6~74岁,平均(47.5±5.3)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3.6±0.7)年。研究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4~75岁,平均(47.8±5.4)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3.3±0.9)年。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取利多卡因治疗,初始剂量为1 mg/kg,静推,之后间隔10 min予以50 mg,直到室性心律失常转复窦性心律,之后予以1~0.4 mg/kg维持静滴,并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适当减量,每小时剂量控制在100 mg以内。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初始剂量150 mg,于10 min内完成静推,起效后维持0.5~1.5 mg/min剂量24 h,之后根据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减量,并采取口服盐酸胺碘酮治疗,3次/d,0.2 g/次,连续治疗1周后减量0.1 g/次,2次/d,继续治疗1周后减量1次/d,0.1 g/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

1.4 评价标准[3]

本研究疗效标准参考如下:治疗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症状与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发作次数降幅超过90%,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发作次数降幅50%~90%,心电图检查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予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n(%)]

2.2 组间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任何1例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室性心律失常属于严重危急病,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极为常见,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血液动力学紊乱,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心律失常治疗药物也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而且长期应用者药物毒副作用比较明显,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利多卡因作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作用在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纤维系统,达到减缓慢4相除极速率的效果,进而减缓浦肯野纤维自律性,改善钾离子外流,缩短动作电位时程,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4]。但是其临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且长期用药后安全性较差。我院针对接诊的8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取胺碘酮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兼有Ⅰ类、Ⅱ类、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特性,可延长心房动作电位时程,并延长心室肌纤维与浦肯野纤维动作电位时程,并延长心房与心室传导时间,实现对折返激动的阻滞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脉血管,从而减缓心率,改善缺氧,达到抗室性心律失常的目标[5]。

[1] 赵晓溪,薄小萍,鲍小京,等.紫杉醇治疗老年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749-6750.

[2] 郑春娜,黄丽红.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与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16(10):24-25,38.

[3] 王丽英.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78-179.

本文编辑:刘欣悦

Preliminary study o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ff i cacy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SHANG Chun-lin
(Guizhou p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Guizhou Liupanshui 553500,China)

R541.6

B

ISSN.2095-6681.2017.11.59.02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室性胺碘酮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