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生态建筑师作品研究
2017-08-27王蕾
王蕾
摘 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出生在20世纪50到60年代的日本新生代建筑师。本文试图利用出生年代对这个群体进行划分,分成50年代和60年代两大阵营来进行分析,在日本建筑师之间有着明确的师承关系和辈分意识。本文以叙述 1960 年代日本的安保政治斗争为背景,分析了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新陈代谢运动,并从新陈代谢主义的影响和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当前日本建筑的状况。
关键词:新陈代谢派;日本建筑;现代主义
1.引言
1960年代是20世纪的一个动荡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法国的学生运动、美国的嬉皮士和反传统运动,都出现在这个时期。看1960年代的日本,也同样处在动荡中,左翼的激进与普通大众的民主意识在这个年代以最为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事件直接影响着日本建筑界。而在日本建筑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陈代谢主义运动,也是在1960年东京召开的世界设计会议上形成的。如果说1960年代是一个极端,那1990年代对日本而言也同样是一个急剧动荡的年代。回顾与分析1960年代也就成了为更深刻理解1990代的日本所必需的途径。
2.20世纪60年代与新陈代谢运动
1960 年的 5 月,在国际建筑界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事件。这就是在东京召开的世界设计会议(The World design Conference)。自从 CIAM1956 年的第十次会议结束,又在 1959 年宣布解散之后,20 世纪建筑的各种观念理论就没有机会再次相会讨论,因此世界设计会议期望由日本来提供一个公开的场所供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来此聚会,并由此产生一个新的建筑论坛。此会议由26个国家的84位代表和 43位日本建筑师参加。所谓“新陈代谢(Metabolism)”其实是一个生物学名词,表示“食物转化为生命养料或经生物体消耗成其他成分的过程”,此派别的一切主张,基本上就是以这个名词所表达。现代主义建筑是以机器作为它的意向,如柯布西耶的名言:“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正表示了那个时代对建筑的意象。在Willam Lethaby的著作中,则将建筑比拟为一艘横越大西洋的汽艇。在工业革命后建造的所谓的现代建筑,它是属于工业社会里的中产及工人阶级的,并以机器的意象来代表:中产及工人阶级+机器的意象=现代建筑 这就是 Willam Lethaby对现代建筑的公式。
新陈代谢派所带来的建筑的意象并非机器而是一个生物意象,即建筑是一个活的机体。将建筑的基本意象比拟为人体或人体比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观念,尤其在日本。但是将建筑视为一种类似器官而能起到新陈代谢作用的机体,是新陈代谢派独有的见解。这种新陈代谢的意向表达了一种可随时更改的建筑和逐渐扩展的社会。1950年朝鲜战争之后的日本是以经济发展为其全国的目标,而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主义了。当时的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提出了一个收入倍增的经济计划,使全国预见了一个光明的前程。新陈代谢派所主张的建筑意象——不断更新建筑物的部分,其想法就是预想将建筑的改变能跟上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步伐。
丹下健三与世界设计会议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深深影响了新陈代谢派,因为大多数新陈代谢派的成员都是丹下的学生。他们从丹下的作品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丹下在 1960 年公布的东京计划,导致在短短几年内使众多的年轻建筑师提出了许多的城市计划方案。(如图1,如图2)
图1 东京计划图 图2 代代木国际体育馆
如菊竹清训的海洋城市、大高正人的人工基地住宅计划,黑川纪章的东京计划 1961——Helix、矶崎新的空中城市、桢文彦的群组集合体设计等。建筑师们在 1960 年代初对未来都市意象发表了多样而大胆的提案,虽然这些计划在内容和造型上均大不相同,但基本构想都是将都市扩展到海中或空中,而立于多层结构的人工地盘之上。他们也共同对都市的扩张深信不疑,并以先进的工程技术来支持他们对城市更新的理念。
3.1970年代与“野武士”
将1970年作为日本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这一年在大阪举行了世界博览会。在 1960 年代的新陈代谢运动之后,日本建筑的表现逐渐走向前卫,是由于建筑师们对自我表现的内在动力使然。如铃木博之所说:“这是因为当他们在面对都市设计和建筑系统的整体环境的限制时,所产生的不自觉的无力感所造成的。”那些在 1960 年代初所发展出对未来都市的各种意象已在快速经济成长潮流中失去了他们的动力,并非他们已被实现或采纳,而正相反地,都市随着地价的上涨而紧缩用地,前卫派甚至也同迅速增长的经济发展一样,卷入了流行的主流之中。这并非由于前卫主义本身因素,而是因为未来派的建筑师们早已被社会所认定是社会风格的开创者,前卫的表现就这样未经反对地被认可了。这也导致了许多前卫建筑师迅速地被前卫派自己的革命所超越。
3.11970年代日本
图3 菊竹清训的展示塔
前卫派的主要构成还是 30 代的建筑师,其主要成员来自新陈代谢小组。他们在 1970 年大阪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清晰地展示了它的新角色,世博会的整体规划是由丹下健三担任,大部分的展示馆都有先前新陈代谢派的成员所设计。由菊竹清训设计的“展示塔”是以英国 Archigram 的建筑理念来建造的。Takara Beauty-Riow 展馆和东芝 IHI 展馆是由黑川纪章设计,他的这两个习作似的作品却极为成功地在展览会中树立了属于前卫风格的形象。这种建筑的舱式造型和“为了技术而技术”是一种很容易为人所了解的想法,并加速了社會对前卫风格的接纳。(如图3)
矶崎新也在这次展览会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他设计了此次盛会中庆典广场的各类演出及活动设施。其设计出现了与英国 Archigram 风格相类似的理念。正如Rerner Banhan所评价:“Archigram 和日本第四代的代表人物(尤其是矶崎新)之间的亲密关系,在 1970 年大阪世博会的庆典广场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案中达到了顶点,写下了东方与西方一种全新的建筑关系,一种由互相尊重以及共创现代主义历史之共识上所衍生出的合作性的竞争。
在 1972 年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宣布了政府的“日本岛屿重建计划”,此计划为了配合高速公路及高速火车交通网的发展而把全国可利用的土地用作工业的开发,后来虽然因为田中的下台,此计划搁置,但由于它的内容及所导致大公司对各处土地的开放,使得土地迅速涨价,造成了对全国土地的损害,破坏了各乡间生活的组织。建筑师可从事的业务倍增了。除了那些早已被大公司或承包商所独占的地区外,一方面他们可以从事高层的大型设计案,如在 1968 年完成霞关大楼之后,又有东京副都心新宿区的重新规划,即规划为高层建筑的区域。他们另一方面又可从事大规模的公共建筑设计案,例如市政府、地方政府的行政办公室、文化设施等。虽然这些设计业也大部分由大公司所取得。丹下健三能影响公共建筑的时期已过了,设计的步骤及建筑物各部分均已被标准化,对设计的实验性需求也降低了。建筑物成为了一种例行建造的社会基本设施。
4.结语
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虚假繁荣颇为平静地孕育了一批19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这群人在后现代主义的漩涡中观望成长,大部分行走亮相于 1990 年代。较之前辈,他们更多地摆脱了现代主义的桎梏,把玩着建筑中的个性。难怪与他们同代的建筑评论家村松伸称他们为衣食无忧的一代。
参考文献
[1] 马场璋造.日本の建築スクール.王国社,2002
[2] 铃木博之.現代建築の見方.王国社,1999
[3] 五十岚太郎编.空間から状況へ.TOTO 出版社,2001
[4] 青木淳.住宅論-12 のダイヤローグ.INAX 出版社,2001
[5] 伊东丰雄.風の変様体.青土社,2000
[6] 伊东丰雄.透層する建築.青土社,2000
[7] 坂本一成.建てるスタンス考えるスタンス.TOTO 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