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升级对策研究

2017-08-27钟东波谢宇飞刘玥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升级

钟东波+谢宇飞+刘玥

摘 要:目前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变革突破、融合发展的全新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发展并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浪潮。目前赣州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产业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的发展态势、广泛的渗透特性、强劲的带动效应,成为引领赣州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本文在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给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的新对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升级

电子信息产业是赣州市的十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链逐步完善,已培养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的企业。目前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产业发展平台初具规模、产业链逐步完善、重点细分产业领域逐步集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附加值逐渐提高、产业科技水平逐渐提高良好态势;但也呈现出附加值低、产业关联度低、产业规模高速增长的“两低一高”的产业现状。

目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战略调整叠加给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支撑要素、区域竞争等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也迫使赣州應对更大的挑战。研究赣州市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并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相关产业发展升级对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1 新一代信息技术给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电子信息产业正悄然发生的变革,必将深刻影响原有的产业结构及产业方式,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以全新挑战。

1.1 核心技术门槛提高、产业升级技术成本一步提升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产业应用的成熟,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发生新一轮的技术升级,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各类新技术技术的应用促使电子信息产业的向智能化、定制化、实时化方向转变,并与传统行业结合催生出的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细分领域,各行业相互协作、深度融合,衍生出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门槛进一步提高,产业升级的技术成本进一步提升。

1.2 高端人才与核心团队争夺加剧、产业升级人才竞争激烈

电子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导致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需求加大,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区正加紧出台各种政策、配套各种资源,加大对高端人才与核心团队吸引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各区域之间人才引进竞争的激烈程度。赣州市比邻紧靠珠三角、闽西两大经济圈,每年大量电子信息类大中专毕业生前往广东、福建求职,人才外流严重,无法形成人才聚集及人才梯队建设,此外省内高端人才优先向南昌流动,造成全市对于产业中高端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的汇集,致使中高端人才较为匮乏,无法形成以中高端人才为支撑,带动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创新发展的格局。

1.3 高附加值产业集聚、核心产业链转移难度提升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影响下,电子信息行业对技术、高端人才与核心团队、各类配套资源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具有技术、人才、资金、产业配套优势的地区具有愈发明显的优势,目前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及转移的重点在于淘汰落后产能、转移低附加值产业,优化提升核心产业及高附加值产业;赣州大部分电子信息产业属于电子信息产业低端货或非核心领域,人才储备及技术积累与产业配套存在一定短板,增加了类似赣州市的三线城市在介入电子信息核心产业链的难度。

2 相关产业升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2.1 有选择承接产业转移、切入次核心产业链

目前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有限、产业层次较低,增量引进仍是做大做强产业的必经之路。目前赣州市应以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机遇,在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赣州相对与其他承接产业转移城市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有选择的承接相关产业,积极介入高附加值行业及核心产业链,对于部分承接难度较大的高端产业,可以先行介入次高附加值行业及次核心产业链,以技术发展为纲、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升级为目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在本地重构,为今后长期良性的产业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建立以产业先导技术为驱动的“双向哺育”创新创业平台

建立以业内领先企业为主,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等其它对象共同参与的新型创新创业平台,高效整合各参与对象的技术、人才、资金、咨询、政策及其它相关资源,以研究领先现有主流电子信息产业3~5年先导技术为驱动,目标瞄准3~5年后产业核心技术。平台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择优选择创新团队及中小型创业企业进行孵化,先期投入技术、人才、资金、后勤支持等相关资源对相关团队“哺育”。待团队孵化成独立运作企业后,脱离平台自行发展,并对创新创业平台进行技术、人才、资金进行“反哺”分享孵化成果,进一步提升平台孵化能力。实现了企业、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政府、创业团队等面对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良性互动,有效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3 “五位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开发模式构建

建立以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第三方职业培训机构深度融合的“五位一体”电子信息产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着重培养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从业人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富有赣州特色的高端人才引及核心创业团队引进及激励制度;研究构建本地化的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及特色人才数据库,探索建立开放、高效、有序的产业人才流动体系。多路并举,形成人才集聚优势,为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及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贵先.重庆市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牛旭东.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与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05.

[3]王晓羚,彭云雁.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聚集研究[J].当代经济,2005,(12):53-54.

[4]孙久文,胡安俊,陈林.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2,(3):175-178.

[5]王妍花.北京地区电子信息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作者简介

钟东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宽带通信、工业信息安全、信息产业经济。

谢宇宙,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经济。

刘玥,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多媒体社交安全、信息安全产业。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升级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