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评估体系的研究

2017-08-27隋云飞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信息资源网络化

隋云飞

摘 要:新的时代发展需要,图书馆网络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水平。网络信息的大数据和易传播性、共享性促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向网络空间拓展, 要从软硬件方面进行评估,促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必须由单一的现实馆藏,变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并进。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评估体系;研究

1 图书情报组织网络化,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必然发展趋势

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与图书馆网络化有着密切联系,必须建立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同时,也只有图书馆实现现代化,才能有效地促进网络化的不断完善和扩大。网络化有利于资源共享,文献资源共享是对文献收藏部门的整体而言,文献收藏不仅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而且文献利用要着眼于全局,做到互相调剂、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信息互利”。然而享受文献资源必须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文献资源共享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它作为全球图书馆事业领域的一种共同奋斗目标,长期以来激励着众多的有心人执着地探索与实践,尤其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被引入图书馆业务工作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事业便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迅速扩展到整个世界。衡量一个文献信息服务部门的服务能力,便不再单纯地以馆藏来作为评估标准,而更多的则是视其信息资源可获知识能力和可获得能力,通过许多非物质手段来满足信息用户的需要,在适应信息全球化、信息需要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 实现图书馆网络信息化的具体操作方案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而言,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环境建设

现代数字图书馆本质上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量数据库及其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为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0/XP,Unix或Linux等。网络环境以Internet为基础进行设计,网络功能要强大,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ISO10161等。

(二)硬件设备建设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和存储设备等。

数字图书馆服务器的组织与安排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充性。软盘、CDROM、DVDROM、硬盘、硬盘阵列、光盘阵列以及NAS等是数字图书馆常见的存储设备。在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中数据的灾难备份及恢复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对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所需的硬件设备选型时,应参考第三方评测及推介机构在大量横向对比分析基础上的推荐结论和建议。设

备选型应遵循适用与节俭原则。一个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投资的重点是在数字资源,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昂贵的硬件设备是不合时宜的。

(三)软件系统平台建设

完整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软件系统平台包括制作系统、发布系统、应用平台等。制作系统实现将原始资料数字化,发布系统是将制作系统数字化后的数据发布到数字图书馆之中,供用户和读者使用。应用平台对于用户和读者来说是进入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入口,为用户和读者提供了使用界面,并将网站管理平台、全文检索系统、阅读器等集成在一起,提供用户和读者使用。网站管理系统应包括数据追加、网站维护、用户管理、流量监控等功能。

全文检索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系统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数字图书馆的易用性很大程度上通过全文检索系统得以体现。一般全文检索系统提供了分类检索、标题检索、作者检索等检索功能。由于技术积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前各家数字图书馆的阅读器差别很大。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平台还必须考虑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兼容问题,以及数字图书馆的易用性問题。

3 图书馆网络建设的措施保证

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每年用外汇6 000万美元引进技术书刊,进口图书10万种,期刊万种,约占国际出版量的17%,而每年要引进20万种图书,5万种期刊,才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购书经费最多的北京图书馆,每年也不过引进期刊万余种,不及世界出版量的1/10。有70%处于无人问津的僵尸状态。这一方面导致信息资源贫乏,另一方面利用率又低,已成为我国图书情报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在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登记、标引、分类、检索的过程中,以及电子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中,应该始终遵循合理的、统一的规范标准,这是信息化管理下资源共享的前提,首先应加强网络信息化的标准化制定。

(二)走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重的路子

与传统的纸质文献相比,现代化的电子资源虽然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于电子文献的使用而言,其必须在网络化环境条件下才能使用,读者需要通过电脑和手机才能阅读,对眼睛不利,也没有书香气息。但纸质文献由于具备较强的方便性,依然得到了大多数读者尤其是老年读者的青睐。因此,要做到实物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

(三)加强数字化建设

对于数字资源共享而言,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来形成以大数据为内容的网络信息化平台。要提供详实的文献资料,加强资料的整理录入索引工作。

(四)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网络化建设需要懂信息技术的人才,当前图书馆人才老龄化严重,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引进年轻专业人才,加强人员培训,壮大专业队伍,专群结合,保证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建设人才供应。图书馆应该多对员工做些相关岗位技能培训,经常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对图书馆整体进行整顿,新馆员采取从根基培养的措施;对于老馆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观念创新教育,多普及些社会新消息,随时跟新馆员的储备知识。只有经过多方面的精心培养,才能塑造出全方位高素质人才。保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完全熟悉图书馆工作的全部流程以及各项任务。并且还需要牢牢掌握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例如计算机、外语、相关专业知识等等,尤其是信息管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五)加大资金投入

图书馆属于非盈利单位,在政府投资公益性文化事业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公益性服务的重点场所,意义非凡。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改造经费和运行经费都是由各地的政府部门承担,为了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其拥有足够的改造经费。此外,在投资的过程中要保证投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长远性和效益性,不能盲目、片面的投资,资金要花在刀刃上,尽可能提前做好分析和调查,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正确实施,长期规划,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投资效果。

(六)完善基础设施

1、图书馆必须要建立一个信息设备齐全、完善的电子阅览室,保证所有设备都是最新的,同时也要支持电子邮件收发、视频点播、远程访问、网络教学、光盘读取等功能。

2、建立信息化的图书网站,要保证具有一定的特色。实现数字化藏书,同时大量收集电子文献以及信息化数据,发布到网站上并及时进行更新,扩大藏书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读者。

3、时刻注意文献资源的使用,保证其具有多样性和准确性。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情况、地域文化等进行全部收集和整理,同时也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便在丰富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七)提升服务水平

要加强工作人员政治方面的学习,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做好促使馆员树立正确三观的工作,创新服务理念,从实质上增加对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度,从而端着自己的工作态度,做到爱岗敬业。为读者和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己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程。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实践中摸索,要多借鉴他人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改变信息化建设思想、信息化建设内容以及信息化建设重点,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和受众。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琐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可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大力发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满足读者和社会的知识获取需求,以此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亚男.网络化趋势与图书馆发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

[2]周欣娟.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 .

[3]赵志光.浅谈图书馆信息化建設[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9.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信息资源网络化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创新研究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