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2017-08-27杨姣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个体化血糖病人

杨姣燕

(浙江诸暨市应店街道中心卫生院护理部,浙江 绍兴 311817)

个体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杨姣燕

(浙江诸暨市应店街道中心卫生院护理部,浙江 绍兴 311817)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个体化护理在临床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体会。方法 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血糖监测,口服药物等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为患者制定了相应的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整体的治疗效果血糖值控制有效率率与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有显示出了他独有的促进作用,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糖尿病;个体化护理;治护理质量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我国糖尿病现状严峻,患病人数不断增多,我国逐渐成为糖尿病高发的第一大国,糖尿病控制情况不容乐观。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临床工作中对于糖尿病护理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目前临床采用的传统护理措施难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更高要求的治疗护理需求,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我科对病人采取了个体化护理。个体化护理旨在根据病人自身的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病人80例,已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护理治疗过程并征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同意,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32~70岁,平均54岁,病程2~13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2~68岁,平均52岁,病程在2~11年,平均病程为8年。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9~70岁,平均60岁,病程在3~13年之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年龄、病程、性别的比较差异上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注射胰岛素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1.2.1 个体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就是把病人作为一个有病求医、同时具有自我性格和家庭社会特征的完整个体来看待[2]。在入院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发病致病因素,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受教育程度等等。分析患者处在的糖尿病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并且根据这些因素来制定一份相应的护理措施。个体化护理充分考虑到了虽然病人们患的是同一种疾病但每个病人各有其特殊性。通过个体化护理可以增进医护人员和患者双方相互的了解,使得患了解自己的病情与发展预后,对治疗充满信心。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诊治过程的配合度。个体化护理做到了,不仅能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同时还能在患者的心理、精神等方面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促进病情的恢复[3]

1.2.2 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多数病人在治疗中渐渐失去信心,引发多种心理问题。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不仅可改善疗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同时减轻负面情绪[4]。在个体化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观察病人处在哪个心理期并对其进行积极地引导。患病初期的病人容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未来充满担忧,针对此类病人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让他们对疾病的控制和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消除患者对于患病的忧虑,了解糖尿病的可控性,通过有效的控制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对于一些长期患病的患者,长期的反复的治疗使得他们变得焦虑无助,应该采取心理疏导为主的方法缓解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压力从而宣泄病人的不良情绪。

1.2.3 病室环境与患者安排护理

将病室环境设置成通风温度适宜,光线适中,使得患者床单位保持干爽,既有益于患者心情舒适,又有利于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将一些治疗效果好的病人与刚入院的病人安排在一起,加强之间相互病情交流,经常在病房内开展经验交流和小讲座。有利于患者将相关的糖尿病知识熟记于心并且提高治疗信心。

1.2.4 饮食护理

提高糖尿病饮食护理的质量及水平,对于糖尿病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5]。普通的糖尿病人饮食护理没有针对性,往往是病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怎么吃,吃什么。个体化饮食护理首先了解不同病人的饮食习惯,并分析其中存在的诱发或者加重糖尿病的因素。通过饮食指导患者意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摒弃以前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得血糖值降至满意水平。体重相对来说较大的病人应该避免摄入过于油腻,脂肪含量较高。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也应该慎食。对于平时饮食不注重含糖量的病人,重要的是了解常见食物中糖类的含量。注意补充膳食纤维,指导病人食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例如燕麦、苹果、酸奶等。对粗制的米面和蔬菜的摄取应该适当增加。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为患者量身定做相应的糖尿病食谱,规划好用餐时间,制定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饮食护理方案,最终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疾病的康复。

1.2.5 运动护理

糖尿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很少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这对于疾病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治疗实践已经证明,运动疗法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且具远期效应的治疗手段[6]。个体化的运动护理方案充分考虑到不同病人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为患者进行运动护理指导。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消耗一定的能量使得血糖下降,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让患者在心里和生理上都得到锻炼。运动护理应该以适度、坚持、和个体化为原则。所谓适度是指不应该大量消耗体力。坚持是指在疾病趋于康复或者出院后在家进行休养时也要保持一定量的运动。个体化是选择自己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合理规划时间。承受能力强的青壮年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下运动强度适中的运动方式。耐受力较差的老年人采取散步,打太极拳,练习八段锦等相对柔缓的运动方式。避免长久卧床引发其他的护理问题。个体化的运动护理方案更加人性化为患者考虑和着想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1.2.6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不同教育背景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通过更加形象的示范或者动画展示。使得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更便于理解,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增强治疗信心。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认知能力存在障碍的患者,应该告知家属一同进行健康教育。

1.3 效果评价

①患者血糖评价。评价标准:空腹血浆葡萄糖数值和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数值。显效:空腹血糖<7.2 mmol/L,或降低率≥30%,餐后两小时血糖8.3 mmol/L,或降低≥30%。有效:空腹血糖<8.3 mmol/L,或空腹血糖监测值下降达到10%~29%,餐后两小时血糖<1 0mmo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下降在10%~29%之间。无效:空腹血糖与餐后两小时血糖均无显著改善或下降10%在以下。②患者对于护理质量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为超过预期、满意、接近预期、失望、很不满意。达标率=(超过预期+满意)/(超过预期+满意+低于预期+失望+很不满意)×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在血糖的控制治疗上的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由此可见在个体化护理在血糖控制上的优势,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糖控制上的比较 [n(%)]

2.2 两组疗效护理质量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达标率高达82.5%,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达标率仅为62.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是巨大的,病人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负担。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医护人员一直努力与奋斗的目标。个体化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核心,依据病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与反应,制定出更加具有适应性的护理计划。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个体化护理在护理效果和病人对护理满意度上有着显著优势。这是由于一方面在个体化护理模式条件下更加强调病人的特殊性,使得每一项护理措施更加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区别于以往一刀切的护理方法。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体化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加深了病人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使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和治疗的信心,有利于护理措施的实施。在应用个体化护理治疗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在临床工作中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只有尊重关心患者才能我们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

根据统计表格可以看出,个体化护理的治疗有92.5%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护理模式下仅有60%的有效率,而患者的满意度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也得是我们的护理管理人员分配的方式更加优化。总而言之,随着临床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个体化护理的优势将更加突出,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不断完善,更好的为了病人服务。

[1] 范英兰,杜佳林.糖尿病危害与防控[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 26(6)∶56-58

[2] 赵惠霞,王 欣.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讨[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5,19(4)∶642

[3] 吕亚玲.个体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2)∶1696-1698.

[4] 孙 莹.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意义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170-171.

[5] 周秀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33(34)∶7303-7304.

[6] 陈德明,牛衍龙.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中运动项目选择的研究[J].2014,32(2)∶88-96.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35.6831.02

猜你喜欢

个体化血糖病人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谁是病人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病人膏育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