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创伤性休克的急救分析
2017-08-27胡承刚
胡承刚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82例创伤性休克的急救分析
胡承刚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患者82例进行回顾分析,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急救措施和临床施治,观察患者抢救后的各项生命指标与抢功率,总结相关急救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急救处理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成功率达到84.2%,只有13例患者由于自身器官衰歇,最终引发死亡,总体来说,效果还是相对满意的。结论 在实施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的时候,必须要在仔细观察以及准确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并为急救措施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指导。此外,急救期间,医护人员要重视生命体征的监测,提供必要指导,避免患者二次损伤,最大限度提升抢救成功率。
创伤休克;失血;出血性;急救医疗服务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因大量失血所造成的休克可以称之为失血性休克。当患者机体受到相对严重的外力打击之后,将会导致人体重要脏器的不间断失血,最终造成人体有效循环血量得到不断减少,进而使其微循环灌注不足,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失血性休克相对来说比单纯性的休克更加严重以及复杂,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现阶段,创伤以及失血性休克属于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且具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现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患者82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创伤失血休克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急诊急救和处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患者82例,男52例,女30例,年龄12~64岁,平均年龄41.5岁。
1.2 急救与转运
1.2.1 根据院前急救的特点,笔者将创伤性休克的救治流程总结为:现场伤情评估-呼吸道管理-止血、固定-建立静脉通道-止血药物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监护-转运。
1.2.2 休克判断及评估[2]:Ⅰ级失血量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间,且患者的血压以及呼吸没有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患者存在心动过速症状;Ⅱ级失血量控制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患者收缩压不断下降,且脉压差日益减少,依然存在心动过速临床症状;Ⅲ级失血量一般为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五,存在呼吸急促以及低血压等症状,患者少尿并出现了酸血症;Ⅳ级是能够致命的,通常情况下,失血量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五之间,患者的皮肤比较湿冷,没有尿,且心跳随时都可能会停止。
1.2.3 转归判断:针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科学记录,所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急救之前的收缩压、心率、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等,详细统计病人经过急救之后的实际死亡例数与转科室情况,之后再结合具体数据准确计算抢救工作的成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创伤患者中创伤分类人数最多的为交通事故41例,其次分别为机械损伤18例,坠落伤7例,烧伤2例,其他病因14例,在创伤患者中受伤部位人数,头颅为主的12例,胸部为主18例,腹部为主32例,骨盆为主8例,脊柱及四肢12例,死亡率最高的是坠落伤患者,死亡人数为13人死亡率16%。交通创伤是创伤休克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见表1。
表1 82例创伤失血患者病因分类
经过急救处理之后,所有患者当中实施了急诊外科手术的有67例,存在8例患者已经转入到了ICU观察室,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观察治疗。总体来说,抢救成功的总例数为69例,最终的成功率是84.2%。经过急救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都大大高于急救之前,且患者的心率情况也比急救前要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急救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s)
表2 急救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s)
时间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平均动脉压(mmHg) 心率(次/分)急救前 58.2±1.2 38.7±3.6 41.2±2.9 69急救后 79.0±2.5 46.5±1.7 58.9±4.5 91 t值 49.23 35.45 33.09 18.7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患者82例进行回顾分析中发现:在创伤患者中创伤分类人数最多的为交通事故41例,其次分别为机械损伤18例,坠落伤7例,烧伤2例,其他病因14例,死亡率最高的是坠落伤患者,在创伤患者中受伤部位人数,头颅为主的12例,胸部为主18例,腹部为主32例,骨盆为主8例,脊柱及四肢12例。死亡人数为13人死亡率16%。交通创伤是创伤休克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
我们在对失血性休克病人进行急救处理之后,已经取得了相对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来说,在经过抢救之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等指标已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患者的生命体征也已经逐渐平稳,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从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中,进行急救的病人中总共有67例实施了医院急诊外科手术,已经有8例转入到了ICU,成功率达84.2%,整个急救过程中,存在13例病人由于器官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总体来说,研究中的急救抢救成功率还是相对较高的,效果比较满意。对急诊患者进行收治之后,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开展生命体征监测,在相关指标反映的前提下,对出现休克的风险进行早期判断,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在这一急救前提条件之下,开展后续的急救工作。严格遵守抢救原则,优先处理心脑血管损伤与脾肺脏器损伤,如果发现呼吸已经停止了的患者,必须要及时开展心脏复苏,从而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合理选择合理化的体位。损伤严重时,首先进行气管插管,然后在呼吸顺畅的基础上再进行止血控制处理。从某种程度上讲,休克多数是因大量失血造成的,因此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的休克率[3]。
休克的早期救治至关重要,素来就有“黄金l h”、“白金10 min”之称。总结我院创伤休克病人在送入医院时间为10 min内送入仅为1人,30 min中送入为20人,1 h内送入为35人,超过1 h送入为26人。因此,在院前的较短时间内,需要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快速评估,并坚持合理有效原则,将救命作为第一要务,重视患者呼吸以及循环的相互支持。当患者出现重大创伤且大出血的时候,往往会意识不清楚,发生误吸呕吐物危险,借助气管插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做到有效通气。所以,从专业化角度出发,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气管插管是非常理想的选择,然而由于气管插管受技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的限制,易延误时间,故部分专家反对现场插管。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的影响很大,在急救早期实施液体复苏可以及时纠正患者的循环动力障碍,把握抢救时机,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增强预后效果[4]。近年提出了延迟复苏和限制性输液,近年有研究报道过快过多的液体复苏使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血压提升过急,可能导致出血加重[5]。
综上所述,在对因创伤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病人实施急救的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必须要保证对患者进行科学化的临床观察,从而为急救工作提供可靠指导,在实际急救期间,强化对病人生命体征以及临床表现的控制,防止出现二次损伤,不断提升抢救成功率[6-8]。
[1] 潘彩芳.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4例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20)∶110.
[2]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3] 蔡碧厦.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7)∶149-150.
[4] 路健,耿智隆.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3)∶326-328.
[5] ChampionHR. Combat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overview of conferences[J]. J Trauma, 2003,54(5)∶S7-12.
[6] Kowalenko T, Stern S, Dronen S, et al. Improved outcomewithhypotensive resuscitation of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in a swine model[J]. J Trauma,1992,33(3)∶349-353.
[7] Varela JE, Cohn SM, Diaz I, et al. Splanchnicperfusion during delayed, hypotensive, or aggressive fluid resuscitation from uncontrolledhemorrhage[J]. Shock,2003,20(5)∶476-480.
[8] 马俊勋,赵茂,赵晓东.失血创伤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最新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4)∶445-446.
本文编辑:李新刚
R459.7
B
ISSN.2095-8242.2017.35.68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