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

2017-08-27陈晓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脑病缺血性发育

陈晓红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

陈晓红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HIE患儿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发育商(DQ)值。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和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DQ值测定结果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发育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应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干预;康复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围生期窒息缺氧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即便是存活的新生儿,也会有20~30%遗留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因此,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改善患儿发育水平,是新生儿科治疗HIE及减少后遗症的重要任务。我院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HIE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1],经头颅CT及MRI影像学检查确诊,均排除先天性、遗传代谢性和其他重症疾病等引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2.4±5.2)d,出生体质量(3396.8±302.8)g。临床分级:轻度6例,中度16例,重度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男15例,女15例;年龄(12.8±5.0)d,出生体质量(3385.7±311.2)g。临床分级:轻度5例,中度18例,重度7例。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吸氧、维持酸碱平衡、保证呼吸道通畅、降脑压、抗惊厥等处理,同时予以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1次/d,12天为1个疗程。

1.2.2 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

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即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具体内容为:(1)新生儿期:①抚触:抚触患儿头部、下颌、腹部、上下肢等部位,2~3次/d,5~10 min/次。②听觉刺激:播放柔美、轻松的音乐,刺激患儿听觉,2~3次/d,20~30 min/次。③视觉刺激:选择色彩鲜艳的玩具在患儿眼前晃动,家长与患儿进行目光及情感交流,刺激患儿的视觉。④运动刺激:晃动患儿的肢体,进行肢体被动伸展训练,刺激患儿的运动功能。高压氧治疗。(2)婴儿期:依据每个月龄的发育情况,高压氧治疗、协助患儿进行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功能的相关训练;运动发育欠佳,伴有肌张力、运动、反射异常现象的患儿,积极给予针对性的肢体功能训及物理康复等治疗。

1.3 评价标准

①参照文献标准[2]评价临床疗效,治疗5天后症状消失,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10 d后症状消失,各项功能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10天病情未明显好转为无效;统计显效和有效病例计算临床总有效率。②采用赛尔(Geslles)发育诊断量表[3]测定患儿的发育商(DQ)值,共5项内容,各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发育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数据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DQ值测定结果的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各项DQ值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DQ值测定结果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DQ值测定结果的比较(±s,分)

组别 语言 精细动作 大运动 适应能力 社交行为对照组 62.4±7.5 60.6±11.8 82.3±7.5 64.6±11.7 72.6±12.4观察组 78.5±3.5 84.2±9.7 95.2±3.4 82.8±8.4 89.3±6.6 t 10.6547 8.4623 8.5803 6.9211 6.5117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HIE是新生儿缺氧缺血造成的脑神经损伤,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自由基大量释放、脑组织病理性变化有关[4]。研究证实,HIE患儿会有20~30%遗留有智力低下、脑性瘫痪、视力障碍等后遗症,病情危重者可导致死亡;患儿脑神经损伤以神经细胞凋亡的形式存在,降低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是治疗HIE的重要手段,同时神经组织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及可塑性,所以尽早采取措施干预及康复治疗疾病至关重要[5]。近年来,随着HIE的深入研究,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逐渐在该病的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以新生儿的发育特点为依据,制定针对性、个性化干预和治疗措施,通过抚触及听觉、视觉、运动刺激、高压氧、电疗物理刺激等,建立新神经信息传递通路代偿旧的神经信息传递通路,促进脑细胞再生和脑功能恢复,可以达到改善和恢复患儿神经功能的治疗目的。与此同时,配合康复运动训练,协调受损神经对肌肉运动的支配,可以有效促进其智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发育。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的96.7%高于对照组的80.0%,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各项DQ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IE患儿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治疗后患儿的疗效提升,发育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HIE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智力和运动功能,且临床疗效确切。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理想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 任雪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的关系[J].安徽医药,2015,19(1)∶134-135.

[2] 黄艳春,肖 强.神经节苷酯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近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24(5)∶511-513.

[3] 林碧云,张 鹏,程国强,等.大于35周胎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预后评价体系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115-121.

[4] 黄霞娟,胡文辉.早期康复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1)∶1605-1606.

[5] 马晓燕,韦 红,耿松乔,等.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27-1529.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22

B

ISSN.2095-8242.2017.35.6775.02

陈晓红(1971-),女,主治医生,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儿童康复

猜你喜欢

脑病缺血性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