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与实践

2017-08-27朱建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季度金额处方

朱建国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江苏 苏州 215006)

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与实践

朱建国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江苏 苏州 215006)

目的 加强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降低药品费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建立和实行分级管理、科室预警、医嘱审核和处方点评等措施,对管控前后我院56个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管控前后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从8562.02万元/季度下降至5041.85万元/季度,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从22.03%下降至12.93%。其中销售金额排名前三位的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分别从642.54万元/季度、635.27万元/季度、512.01万元/季度下降至204.21万元/季度、465.49万元/季度、344.06万元/季度。结论 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可明显减少药品费用,促进合理用药。

重点监控药品;管控;药品费用;合理用药

2015年9月10日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意见》(苏卫医政[2015]39号),要求2015年底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药占比力争控制在40%左右,到2017年底力争降至30%左右。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强我市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使用监管,苏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10月1日出台了《关于建立苏州市公立医院重点药品监控目录预警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苏卫计药政[2015]4号),建立了全市价格高、用量大和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目录,实行动态预警管理制度,要求各医疗机构采取有效管控措施,规范临床用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我院在苏州市重点药品监控目录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非治疗辅助性用药作为本院的重点监控药品,通过分级管理、科室预警、医嘱审核和处方点评等措施对其进行管控。现对我院管控前后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上述管控措施在降低药品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我院2015年10月1日~2016年12月31日56个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及同期全院药品销售金额和业务总收入,其中2015年10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为管控前数据,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为实施管控后数据。

1.2 方法

以季度为单位对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占比等进行统计分析。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7版)[1],未提及的药品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综合确定。DDDs=某药品的销售数量/该药品的DDD值,药占比=全院药品销售金额/全院业务总收入×100%。

1.3 管控措施

1.3.1 分级管理

利用“医师工作站”对重点监控药品实施分级管理,级别属性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制定,根据药品的适应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将重点药品分为Ⅰ、Ⅱ、Ⅲ级。

Ⅰ级为疗效确切、适应症比较明确、价格相对低廉的品种,Ⅱ级为安全有效、价格稍高的品种,Ⅲ级为临床适应症广泛、药品价格昂贵的品种。针对不同职称的医师开放相应的处方权限,住院医师的处方权限为Ⅰ级药品,主治医师的处方权限为Ⅰ、Ⅱ级药品,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处方权限为Ⅰ、Ⅱ、Ⅲ级药品。

1.3.2 预警控量

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调取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前10位的临床科室,召集相关科室主任及专家讨论并确定该药品在该科室的管控,管控措施包括科室暂停使用和限量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重点药品预警管理软件,按不同临床科室设置暂停使用和限量使用药品,实现在线动态管理。

1.3.3 医嘱审核

利用“合理用药软件[2]”和“中心审方辅助系统”加强对全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医嘱审核。对纳入重点监控的药品在开具医嘱时应有与其适应症相匹配的临床诊断ICD编码,药理作用相同或相似的药品只能使用一种,用法用量应与药品说明书相符,疗程原则上不超过7天。对于不合理医嘱及时退回并给出修改意见。

1.3.4 处方点评

定期开展专项处方点评和全医嘱点评。专项处方点评为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重点监控药品,每种药品每月随机抽取30份病历;全医嘱点评涵盖全院33个科室,每个科室每季度随机抽取10份病历。对于点评过程中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

1.3.5 行政处罚

定期将临床各科室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处方点评结果反馈给医务处进行院内公示,并将其纳入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与科室及医务人员的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由纪监审、医务处、药学部等部门对重点监控药品使用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的科室与临床主任及处方医师进行诫勉谈话,对于点评中连续出现涉及重点监控药品不合格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暂停其处方权3个月,经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学习、考核合格方可恢复其处方权。

2 结 果

2.1 销售金额及构成比

实施管控后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从8562.02万元/季度下降至5041.85万元/季度,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从22.03%下降至12.93%,药占比从44.60%下降至37.44%。见表1。

表1 我院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和构成比

2.2 销售金额前10位的重点药品销售金额和DDDs

实施管控后我院各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明显下降趋势。销售金额前三位的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分别从642.54万元/季度、635.27万元/季度、512.01万元/季度下降至204.21万元/季度、465.49万元/季度、344.06万元/季度。见表2。

表2 销售金额前10位的重点药品销售金额和DDDs

3 讨 论

近年来国内对于药品的管控主要集中在抗菌药物[3,4]和辅助用药[5-7]上,而“重点监控药品”由于没有统一定义,因此相关报道较少[8]。本文的重点监控药品是经苏州市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相关专家在评估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基础上,综合适应症、价格、消耗量等因素进行遴选并结合本院实际用药情况而制定。

药占比是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可间接反映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也是衡量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9]。控制药占比的目的是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由表1可见,实施管控前我院的药占比为44.60%,与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意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其中重点监控药品的销售金额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22.03%。对此,我院药学部联合医务处、信息处、纪监审等部门针对重点监控药品建立和实行分级管理、预警控量、医嘱审核和处方点评等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制度。自2016年实施管控后第二季度即呈现出明显效果,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从8562.02万元/季度下降至5535.86万元/季度,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比例从22.03%下降至14.49%,药占比降至40%以下,且呈持续下降趋势。

通过医嘱审核和专项处方点评我们发现,临床在应用上述药品时普遍存在超适应症、超剂量和超频次使用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针对超适应症使用我们主要采取科室管控和适应症管控,如神经节苷脂仅对神经内科和脑外科等科室开放处方权限,仅用于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帕金森氏病;帕洛诺司琼仅对血液科和肿瘤科等科室开放处方权限,仅用于预防中高度致吐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针对超剂量和超频次使用我们主要通过医嘱审核进行管控,如管控前前列地尔注射液临床多为每次一次,每次20 μg,而说明书要求为每天一次,每次5~10 μg;帕洛诺司琼注射液临床多每天一次,每次0.25 mg,而说明书要求为化疗前30分钟单次静脉注射0.25 mg,且注明尚无证据表明增加剂量或多次重复给药的有效性优于单次给药。据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3月住院医嘱审核的数据显示,上述不合理用药分别占了单次剂量用药错误和给药频次错误的38.1%和27.0%。由表2可见,实施管控前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的销售金额最高,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则稳居各季度前三位,经过管控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的降幅最为明显,销售金额从642.54万元/季度下降至204.21万元/季度,DDDs从24737下降至8235,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则从512.01万元/季度下降至最低240.89万元/季度,虽然四季度有所反弹,可能与我院同期增开血液病房有关。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和实行分级管理、科室预警、医嘱审核和处方点评等措施加强对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可明显减少药品费用,降低药占比,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1]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陈 蓉,顾宝晨,龚银华.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在我院门诊处方调配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6,27(22)∶3091-3094.

[3] 黄利华,潘兆麟,赵新国,等.多部门联动推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精细化管控[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61-62.

[4] 俞 岚,程 欣,于海超,等.信息化技术在某三甲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与成效[J].重庆医学,2016,45(9)∶1279-1280.

[5] 孙道开.医院辅助治疗用药的管理模式探讨[J].医药导报,2014, 33(1)∶128-129.

[6] 李海燕,胡 斌.西安地区11家三级医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使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3)∶3188-3191.

[7] 唐 哲,西 娜.我院辅助用药合理管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6,27(31)∶4395-4399.

[8] 张利国,张卫萍,汪 泽.13个重点监测药品使用趋势及频度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9)∶798-802.

[9] 徐 敢,王 冲.药占比在医院管理评价工作中的管制价值和社会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34)∶4762-4765.

本文编辑:吴玲丽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of Key Monitoring Dr μgs in Our Hospital

ZHU Jian-guo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Jiangsu Suzhou 215006,China)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key monitoring dr μgs,reduce the dr μg expense and improve rational use.Methods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hierarchy management,early warning,examining prescriptions and prescription comment to manage and control the key monitoring dr μgs.The sales amount and DDDs of 56 key monitoring dr μgs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Results The sales amount of key monitoring dr μgs fell from 85.62 million yuan to 50.42 million yuan per quarter and the proportion fell from 22.03% to 12.93%.The top 3 sales amount dr μgs were ganglioside injection,alprostadil injection and palonosetron injection.Their sales amount fell from 6.43million yuan,6.35 million yuan and 5.12 million yuan to 2.04 million yuan,4.65 million yuan and 3.44 million yuan per quarter,respectively.Conclusion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key monitoring dr μgs could reduce the dr μg expense and improve rational use.

Key monitoring dr μgs;Management and control;Dr μg expense;Rational use

R197.3

A

ISSN.2095-8242.2017.35.6736.03

猜你喜欢

季度金额处方
2001年-2020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资金来源情况表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2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人间处方
翻番的1季度与疯狂的3月
立案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