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策略
2017-08-26焦世伟
焦世伟
直觉作为人的第六感觉,是一种凭借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情感进行识别的思维方式,可谓解决疑难问题的金钥匙,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直觉思维是小学生数学思维要素中一个重要的因子,它不同于那种理性而深刻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是带有一种伴随着情感冲动对问题作出判断与猜想。笔者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同时关注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直觉思维思维萌发的土壤,现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视觉冲击
直觉思维是一种对事物外在形象感知的直观形象思维,视觉经验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以感性材料为载体,以观察为手段,基于视觉冲击点燃学生的直觉思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节,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判断能力,笔者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积累学生的视觉经验,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在教学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火柴盒的外盒,让他们观察外盒的四个面并指出相对的面;接着用剪刀沿着其中两个面相邻的边剪开并平铺,让他们观察各个面的形状,找出相对面的排列规律;最后将火柴盒外盒的展开图重新折叠成长方体,让学生将火柴盒与展开图进行对比想象,从对整体形状的把握中直觉观察相对面以及展开后各个面所在的位置。在学生观察完火柴外盒后,笔者又出示了一个比火柴盒外盒多了两个面的长方体纸盒。由于学生先前已经看到了将火柴外盒展开的过程,有了一定的视觉经验,所以很快剪开了这个有六个面的长方体,对识别相对的面有了一定的直观性意识。之后,笔者又出示了饼干盒、牙膏盒等实物让学生观察,丰富的观察活动为学生积累了观察经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观察力敏锐的人,直觉出现的概率更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引导他们对事物整体感知,不必拘泥于细节。
二、美感体悟
儒贝尔认为:“美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美可以唤醒学生的直觉,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数学中存在着无数美好的东西,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美感体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學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中,笔者从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对称美。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几组剪纸作品,等学生有了充分的视觉感知后提问:“这些剪纸美不美?”“美!”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它们美在哪里?”笔者紧紧追问。“这些图形左右相同,给人一种对称感!”“这些图形上下一样,非常匀称!”“这些图形无论怎么对折,两边都完全重合,给人一种和谐美!”学生发现了这些轴对称图形所隐藏的规律。“是啊,像这些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所有的轴对称图形都有一种对称美,给人美的享受。”笔者趁机揭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像这种具有和谐美感的轴对称图形,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对称。”利用图形的对称美,催生学生对图形“对称”的直觉意识。在愉快的审美体验中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认识与感悟。
三、操作体验
实践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直觉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直觉的源泉。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操作体验中强化学生的直觉体验。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节时,笔者首先将问题融入生活情境:小明家来客人了,热情好客的小明拿出一瓶饮料,他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恰好都能倒满。已知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求问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多少毫升?笔者没有过多指导学生,而是拿出一只大杯和6只小杯说:“如果都是同一种杯子就好啦!”聪明的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我们可以将它们变成同一种杯子呀!”“怎么变?”笔者追问。“可以将大杯换成小杯。”“也可以将所有的小杯都换成大杯。”学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换法。“现在老师这儿材料齐全,谁能亲手操作,给大家演示一下变换过程?”笔者鼓励学生尝试操作。“可以把1只大杯替换成3只小杯,这样720毫升果汁就倒入了9只小杯之中。”一名学生边操作边讲解。“还可以把每3只小杯替换成1只大杯,这样720毫升果汁就倒入了3只大杯中。”另一名学生随即说道。“同学们真聪明,竟然想到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笔者及时表扬,并趁机讲解替换策略:“今后只要看到两种数量是倍数关系的问题,大家就可以用替换法来解决。”学生在亲手操作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进一步加强了直觉,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实践经验,为今后解决同类问题打好了基础。
直觉思维是解决疑难问题的金钥匙,一般直觉思维发达的人,其想象力特别丰富,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以观察、审美、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