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8-26曹宇雯
曹宇雯
摘 要:生物医药是现代生物技术生产中的重要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提高社会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建设发展,改善环境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界定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基本情况、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等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
关键词:生物医药 发展 现状 路径 问题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6-082-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物医药的概念
生物医药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的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纲要重点安排的前沿技术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抢占产业发展高端和前沿的战略重點。这一产业基本涵盖了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服务领域。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篙素—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被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授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提高社会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建设发展,改善环境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医药产业基本情况
医药产业不同于企业产业形式,它具有自身发展与研发特点,属于一种高技术、高收益、高投人、高风险的行业。美国已经成为全球医药产业发展成功的典范。另外,欧洲医药产业发展也比较好,但是与美国相比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欧洲国家在生物医药方面存在融资、专利以及公司规模等问题,这些问题均限制欧洲生物医药的发展。但是欧洲也出现了一些以伦敦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和研发,比如瑞典药谷。日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可谓是新起之秀,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生物科技医药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使得日本的生物医药领域竞争力越来越大。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经过多年的发展,主要以基因工程药物作为其核心来开发和研究。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公司注册有400余家,主要分布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上广和沿海地区,而且近几年我国发展了一批新的特效药,解决了过去使用常规药不能解决的问题,对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而且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低,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生物医药产业多元化。目前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以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为核心,以原料药、化学制剂和中成药等生物制造业为主导,以卫生材料以及医药用品等制造业为辅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提高,健康产品的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健康产业拥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相继投资于保健品行业,推动了医药产业多元化的道路。
2.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趋势增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对人力、资金和技术等优势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制定《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促使生物医药企业逐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例如天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泰州中国医药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产业聚集区。
3.生物医药产业环境优越。中国医药产业环境包括了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从政策环境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关系着国计民生,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政府先后出台了《医药科学技术政策》、《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医药产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2015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首次将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到支柱性产业的高度。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重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市场对生物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为生物医药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不足
上世纪末,医药产业在我国逐步发展,目前正处于过度阶段。但是在医药产业的研发工作中缺乏创新,新药研发大多采用传统工作方式,文献引索仍然走模仿的道路,缺乏原创性。企业在医药研发中过度重视产品的提高和改革,忽略其创新性研发,导致产品市场转换率比较低,很难形成规模化需求。
(二)产业化机制不完善
我国医药产业研发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中经费不足是导致生物医药研发后产业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出现这种问题,可以从我国生物医学缺乏完善的产业技术转让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我国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不能使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只有科研院取得的成果才能很快地被市场推广,实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的目的。
(三)缺少专业医药产业人才
我国生物医药在发展的过程中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在生物工程项目运作、市场开发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少。目前,从事生物医药开发和管理的人员一般为中专和大专生,这些人员学历水平不高,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难有较大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突破。所以说这个行业缺乏专业层次高的技术人才,这也是导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不利于生物医药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融资渠道不畅
生物医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其需要足够的前期资本投资,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加大的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资本融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医药产业方面的融资比较混乱,投资收益不是太理想并在在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下引起其他投资收益缩水,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人才保障方面
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支撑体系。既然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导致人口红利降低,可以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实现劳动力要素生产率的新增长,加大生物医药企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生物医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国内教育和国外引进两方面入手,培养顺应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激活组织内部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国内教育重视知识、理论基础教育,轻视实践、技术技能教育,导致技术技能教育方而普遍存在师资弱、硬件软件差等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当结合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获得能够把握未来生物技术发展方向,掌握科技前沿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企业应当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国外人才引进方面,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引导和吸引海外留学生和科学家回国发展,并创造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从而获得高技术人才使用权。通过建设生物医药人才队伍支撑体系,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二)经营发展方面
一是产业升级化发展。这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生物制药行业整合速度加快,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生物制药行业集群效益的发挥,进而使得行业的实际竞争力得以提升,是当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正在进行的事情;其二,生物制药产业立足生物制药技术创新,不断将全新的生物制药成果运用到实际的产品研发中去,可以形成更加全新的生物制药产品体系,这也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步骤。对此国家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使得生物制药企业可以更加放心的参与到产业优化升级的环节中去,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企业研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是专利战略化发展。就是站在长远发展的视角下,对于专利制度,专利技术,专利情报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国际生物制药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此方面我们可以透过以下几个环节来探究:生物医药专利数据库得以建立,使得生物制药企业知识产权展现出公共服务的效能,这标志着生物制药专利开始迈入战略化的一步;针对于不同生物制药技术发展水平和信息价值,选择对应的专利战略,可以是防御性的战略,也可以是进攻型的战略,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可以保证在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导权,这就是专利战略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本质上来讲,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三)资金及政策保障方面
一是加大风险投资。从国外的生物医药发展史来看,风险投资其生物医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要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风险投资资本的投入,因为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在我国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加大我国对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我国生物医药在发展的过程中医药要准确的对企业风险投资价值进行评估,以便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投资价值,从而对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在生物医药研发中配备精通生物技术的专业性人才,有良好的新药研发、销售渠道等,这样才能使生物医药风险投资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是拓展融资渠道。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可以以公开的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进行资本渠道的衍生;其次我国生物医药类企业要积极增强项目运作能力,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发展的全面链条,构成项目运作的良好循环模式,促进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发展,最终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空间。
三是制定科学的产业化管理标准。生物医药产业标准化对生物医药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国家在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标准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标准,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可行的医药标准,发挥更好的指挥作用。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化经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明秀,刘雅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3):246-247
[2] 王帅,陈玉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2(10):1048-1051
[3] 徐國胜,陈飞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05):478-480
(作者单位: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