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
2017-08-26田湘南
摘 要: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它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即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继“巴黎公社”之后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了国家政权。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摆在俄国共产党领导人面前的两大艰巨任务:一是镇压反革命和抗击帝国主义的入侵;二是发展生产和解决人民的饥饿问题。由于国内外敌人勾结,导致欧洲14国的干涉俄国“十月革命”所取得的苏维埃政权,这是一场残酷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长达三年之久。对于这个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由于有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胜利。再就是发展和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消除饥饿和贫困。这对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来说是何等重要。
关键词:列宁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苏维埃政权
中图分类号:F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6-029-03
一、列宁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从实际出发果断地实行“新经济政策”
由于“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没收了资本家的许多工厂、企业,控制了银行、邮电、交通和矿井收归国有化,对这些资产阶级的财产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所以,俄罗斯市民所期望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的财产、金钱等等没有报酬,因此,结果是灾难性的。从1917年至1921年年底,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如石油、钢铁、煤炭,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比战前的1913年下降了50%以上;在农业方面粮食、棉花、大豆持续下降,使农业陷于混乱,农民拒绝种粮、棉等农作物,甚至导致有些农民乱宰杀牲畜。在1921年年底内战刚结束,就爆发了工人开始罢工、农民起义等恶性社会现象。所以,为了重新获得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列宁这时候不得不考虑实行新的经济政策(NEP)。该政策恢复了一些私人企业,允许农民在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粮食后销售他们的剩余产品,对一些国家支柱性的产业如钢铁、煤炭、石油、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仍然由国家控制,用列宁的话说,把它叫做“国家资本主义”。所以,列宁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從实际出发果断地实行“新经济政策”。
(一)列宁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巨大贡献
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全部没收一切私有财产,收归国家所有,由国家掌握一切生产资料。但这也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做得到。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怎样从实际出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借鉴经验,全凭列宁发挥创造性的探索。所以,俄国当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资本主义”。这也是他的新构思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并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指导。
2.列宁在1921年4月写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论证了用粮食税来代替农民余粮增收制度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报告中,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列宁在1921年5月为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起草了《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中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因此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以十分清醒的认识极其仔细和认真地加以执行。应当把商品交换提高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首要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和《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中,总结了苏维埃俄国四年来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进一步阐明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列宁指出,“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民国家,要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必须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这里反映列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认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还要实行下去,不能马上剥夺私有制和小生产者所有制,还要团结大多数农民朋友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来改善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这才是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列宁是根据俄国当时国情的实际状况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苏维埃经济同市场、同商业的关系问题,由国家来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否则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二)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及对苏维埃政权的影响
1.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在1921年的春天,俄国国民经济由于遭受到国内三年的战争和加之农村的经济危机。在1921年2月28日发生的喀琅施塔得的叛乱,它标志着俄国已从经济危机而导致政治危机,所以列宁考虑到“战时的共产主义政策”需要及时调整。他认识到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不能马上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制,更不能用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控制产品生产和分配制度。因此,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制定是基于俄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基础之上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四点:(1)实行粮食税收制度,用粮食税收来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在缴纳农业税后,可以自由买卖余粮。这样就可以缓和工人同农民之间的矛盾,也缓和城乡之间的紧张关系。(2)实行合作制度。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粮食,客观上就开展了自由贸易,促进了国家资本主义产生。同时列宁认为可以用合作社来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实行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列宁在1923年提出论“合作制”思想,在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合作社决议》等各项决议。并作为党和国家的纲领性文件。(3)发展商品经济。列宁认为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要利用市场,利用商品交换、货币政策、价值规律,并提出经济核算和由私人企业来发展生产,同时也要利用外资来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以托拉斯为中心环节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大权集中于国家,小权分散给各个部门和地方企业。(4)建立起国家资本主义体制。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列宁重新提出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他强调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制度是联系社会主义经济与私人小生产经济的纽带。
2.列宁实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经济政策,目的是从巩固苏维埃新生的政权出发的。他在论述《工会和企业管理》时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这项在俄共纲领上已经明确提出任务,今天由于战后的经济破坏和饥荒而变得格外紧迫了。因此,在恢复大工业方面必须尽快取得尽可能扎实的成绩,没有这个条件,劳动摆脱资本桎梏这整个解放事业就不可能获得成功,社会主义就不可能获得胜利。”
列宁同时也考慮到工农联盟的关系,他又指出:无产阶级是正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国家的阶级基础。在一个小农占极大优势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只有非常巧妙地、谨慎地和逐渐地同绝大多数农民结成联盟,才能顺利完成过渡这一任务。所以,列宁把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团结农民阶级和其它阶级才能完成这项历史任务。因此,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是完全从俄国当时的国情出发的,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策略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力
(一)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国际共运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对有些经济文化不发达的,而且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像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以及南美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其中中国受列宁新经济政策影响最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就是采取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入股分红的“国家资本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中国大地上重新实施。所以,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更适合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中,很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对于其它经济文化落后又是农民、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同样符合他们的国情
越南、古巴已仿效中国的改革开放模式,同样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获得成功。因近年来越南实行改革开放后,已进入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古巴由于近年来的改革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国内经济有很大发展,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取得辉煌的成就。
可以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因此,列宁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和创新作出了巨大的表率作用,同样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借鉴和仿效的作用。
三、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概括和总结
在人类19世纪60~70年代是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它使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但各国竞争也日趋激烈。资本的集中和聚集也日益加快,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垄断逐步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为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因此,世界资本主义已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竞争和瓜分殖民地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于是在1914年8月爆发了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级大战。以德国、奥地利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协约国两大集团之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后来日本、美国和中国也全都卷入战争之中。大战还加剧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分裂。第二国际的领袖们如何对待大战的态度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赞成还是反对大战,成为是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所以,列宁指出:“如果不从理论上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尤其是考茨基主义,就不可能真正地反对帝国主义和进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因此,列宁写作《帝国主义论》正是在这种环境需要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辩证运动规律,论证了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国人民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帝国主义时代显著标志。这种矛盾和斗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显著特征。列宁指出:“列强为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分割世界而斗争的国际政策,造成了许多过渡的国家的附属形式。”它们通过所谓的“军援”、“经援”来控制、操纵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由此达到殖民扩张、领土租借,大搞资本输出、商品倾销,拼命掠夺这些受援国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储备,由此奴役和剥削他国人民。因此,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和受援国的控制、掠夺的形式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一种形式,也是世界金融资本统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进行深刻分析和概括,着重阐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他同时也批判了考茨基对帝国主义所下的定义,进一步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强调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是不可以避免的。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论》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运用和发展,它是继《资本论》之后又一本影响世界的伟大著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全世界55个国家及地区的语种中调查,统计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书籍中(从1979—1985年)外国翻译作品出版次数在政治、经济著作方面,首推《帝国主义论》,它译本达406版次,所以《帝国主义论》也是一版再版向全世界发行。因此,列宁《帝国主义论》是列宁主义最重要的内容,它标志列宁主义的产生和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样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的主要标志,它深刻地概括和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
四、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概括和总结
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度内,如何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尤其是消除饥饿和贫困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问题。前无古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全靠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及同事的智慧,根据俄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指导俄国的具体实践,由1917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0年秋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思想。
剥夺剥削者的财产、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
剥夺剥削者的财产主要是指资产者和地主、富农的财产。这一点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初期已做到了。在城市把资产阶级的企业、工厂、商场、交通运输、邮电、银行、矿井等一律收归国有;在农村没收地主、富农土地、耕牛及其它牲畜等收归集体农庄所有。总之,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国家和集体农庄所有。实现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然后,组织生产,由工人阶级自己来领导苏维埃政权和管理国家。剥削阶级的财产是苏维埃政权的物质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这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夺取政权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存的国家机器。”必须要打碎它,不能用它来为无产阶级服务。所以,列宁在《论国家與革命》的小册子中作了详尽的阐述。因此,“十月革命”起义时,列宁十分强调要无论如何拿下“冬宫”,这个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堡垒,打碎它、消灭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这是列宁用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它也为中国、东欧及其他国家夺取政权后所仿效,所实施。
成立苏维埃政权——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着手组建苏维埃政权。在1918年2月召开全俄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列宁当选为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一直到列宁逝世。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基本原则和形式,基本是按照巴黎公社的形式组建的,兼管行政和立法。但也有所创新,比如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在巴黎公社的政权中就没有体现这一点。
《帝国主义论》和新经济政策(建设俄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是列宁主义指导俄国取得伟大胜利和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它像一个幽灵一样缠绕着我们这个世界。从古到今还没有哪一个人像列宁这么对俄国和世界造成的如此重大的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统计中,列宁的著作占世界出版和翻译量的首位,截止于1979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出版过3000多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版和翻译过大约有3400次,在发展中国家也不少,在1970年的翻译中列宁的著作高达1114种之多。由此可见,列宁的影响力在世界上有多大。
总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捍卫、发展与创新,同时它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尽管“十月革命”已过去了100年,但它指引的光辉道路永远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引擎。它向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示范作用。尽管这条道路是多么遥远和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是它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在“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应该好好地纪念它,传承他们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列宁论新经济政策.人民出版社,2014
[2]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72
[3] 列宁全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86
[4]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850)
(作者简介:田湘南,广州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