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台江县民族银饰手工艺传承概况
2017-08-25夏小轩
夏小轩
摘 要:在进一步发展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民间技艺传承上,位于黔东南台江县施洞镇塘龙寨的银饰传承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发展,通过“业缘”来进一步拓展民族银饰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可使得黔东南台江进一步实现脱贫。并由此进一步增强整个台江乃至黔东南地区的文化旅游影响力。
一、黔东南台江县塘龙银饰传承概况
贵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十六个县市,拥有包括苗、侗、汉、布依、土家、水、瑶、壮、畲等33个世居民族,其中苗族和侗族人口分别占全国苗族和侗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和一半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1.9%,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1]在面向2020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如何进一步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文化精品,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由此实现精准扶贫。而建设好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匠人教育和文化传承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而完善好传承人扶学教的教授体系也是保障少数民族从业者更好的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不因商业浪潮的冲击而消褪。
早在明代时期郭子章的《黔记》就有记载黔东南苗族进行银饰制作的记载,而在苗族的文化当中就具有吉祥驱邪的功用。而在黔东南台江县施洞镇证具有完整的苗族文化银饰社区群。苗族同胞在历史上崇拜“蝴蝶”“水牛”等动物图腾。在苗族文化中,“蝴蝶妈妈”繁衍了苗族的先祖,在高原地区的“水牛”象征着苗族同胞开拓进取的精神。而银饰作为施洞县家家户户子女必备装饰。施洞地区的每一个成年女子,都有一套银饰衣裳。每逢苗族姊妹节这样的大型聚集活动,是苗家女孩最活跃的时候,若没有一套完美的银饰盛装是羞于进入踩鼓场踩鼓、展现青春年华和真我风采的。[2]
距施洞县近数百米远的清水江畔,有一座以打造银饰闻名的寨子,名叫“塘龙寨”。百年来,沿清水江东流至洞庭湖,塘龙寨里的工匠师傅们用木材换取打银饰所需的原料。在苗家的银匠世家里在过去往往传男不传女。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在商业文明和东中部工业地区的崛起使得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迁移至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因为工业基础的薄弱以及交通和信息网络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过去的小农思想逐渐发生改变,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工匠师傅们开始愿意传授自己的女儿和女性徒弟。在传授技艺上,一些工匠师傅们讲究“血缘,与业缘”,讲究心无杂念的专注。正如侗族鼓楼的建造技艺从未有图纸,全凭工匠师傅们心眼相通。塘龙寨银匠师傅们所打造的银饰没有固定的花纹,银饰上“花、鸟、鱼、虫”的设计全凭自身去把握。
上个世纪80年代,塘龙寨只有8户银匠,如今全寨65户人家,有52户加工银饰,整个寨子一年加工银子达七八千斤,为了一件银饰一户苗家愿意愿意几代人积攒几十年。从溶解、捶打、雕刻,到编丝、焊接,一件银饰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
尽管做工纷繁复杂,拥有一套价值不菲的银饰仍然是一个苗族家庭的必备。在施洞一带,一套完整的银饰重达二三十斤,包含头饰、银帽、项圈、银锁、手镯、银衣、银链等等。每一种饰物、每一个图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3]
苗族银饰品体现了作为九黎文化对自然生态的感悟以及“历史上苗族金属冶炼技术发达一时”的历史记忆。对于银匠的传承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精品。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学习的一批银匠手工艺人,在国家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下,纷纷走出村镇,到大学学院中“传授技艺”。由此塘龙寨的银饰制作技艺开始逐渐“从讲究“血缘”到“业缘”的转变”。例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汉名为“吴智”的客座讲授萨鲍。就收取了学院来自来自河南的秦吉露和来自安徽的王瑞萍。[4]来进行锻压,抽丝和其他技艺的传授。
二、台江银饰传承展望
通过“业缘”进一步推广和寻找台江银饰技艺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施洞银饰文化影响力十分重要,而银饰又包含了苗族历史和对自然的崇拜和多彩的民族生活模式的探究,每一个银匠出品的银饰都会铸上银匠的名字,这既是对这门工艺的尊重,更是对施洞银饰品牌的可持续传承的努力。现在台江施洞银饰通过领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吴水根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互联网和“一户一技能”设备向村民和传承学习者对今后发展进行讲解和规划。由此来进一步通过“业缘”发展传帮带,是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传承模式,而逐渐进一步开放的银饰传承,将进一步使得国内外民族文化爱好者对以台江县苗族文化为代表的黔东南进一步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并由此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生活水平,实现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王小梅 杨志刚 《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N].金黔在线-贵州日报http://www.qdnrbs.cn/kaili/20508.htm
[2]小武哥 《施洞苗族银饰》[Z].贵州百科信息网 http://gz.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4664
[3]胡丽涓 《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塘龙寨:塘龙寨上银匠家》[N] 贵州日报http://www.gywb.cn/content/2016-06/06/content_4967871.htm
[4]李跃华 王道东《苗族老人登上京沪大学讲坛》[N]网易荐新闻 http://j.lady.163.com/docs/10/2014091510/A668NOBS9001NOBT.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