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棒政策中的温言

2017-08-25田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西奥多理想主义罗斯福

田甜

摘 要:西多·罗斯福的实力外交一直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外交的典型,但实际上在西奥多·罗斯福的外交思想中,理想主义的色彩一直存在,并且对他的外交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论述西奥多·罗斯福外交中的理想主义因素,分析其理想主义因素的来源,并对他外交中的理想主义因素进行评析,有助于更加全面的了解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外交政策。

关键词:西奥多·罗斯福 外交 理想主义

根据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将国际外交分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理想主义又称之为乌托邦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期,而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是指“美国受到上帝的委托对全人类发展和命运承担一种特殊责任,美国有义务将美国式的民主推广到全球。这种外交方式自美利堅合众国成立以来,就被美国政府决策者用作实现其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1]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对而产生并发挥作用,理想主义的思想的产生于美国的宗教和美国的发展过程密不可分,因此美国总统的外交思想中都存有理想主义的烙印。

“大棒在手,温言在口”是西奥多·罗斯福的名言,大棒是现实主义的体现,温言则含有理想主义的色彩。西奥多·罗斯福深受美国天定使命观和美国例外论的影响,在其外交中理想主义的感情色彩也非常明显。

一、白人优越论的种族观点

西奥多·罗斯福早年受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较深,后来接受了种族主义理论的观点,他认为白人天生优越,而有色人种则是野蛮和落后的代名词。也正是这种种族主义的论调,使“他认为中国人是‘落后民族,缺乏文明的各种品质,特别缺乏凝聚力,因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精神的国家,中国已经不能称为一个民族”[2]在对中国的外交过程中他一直无视中国的权利和中国的民族尊严,美国实行严厉的“排华政策”,任命极端反华鲍得利为移民局局长,务求在各个领域清除中国人,由美国本土反华扩张至夏威夷和菲律宾。罗斯福种族主义指导下的排华思想引发了中国人的强烈不满,中国出现了抵制美货的运动,抵制美货的运动使美国在华利益受到损失,“新英格兰纺织品制造商坦言,抵制运动使得他们一年损失2000万美元,而美孚石油公司也警告美国国务院,抵制对于美国煤油业将是一个严重灾难”[3]并且在美华人将美国的严酷对华政策披露给中国和世界,给美国造成了恶略的政治影响。罗斯福迫于国内和国际压力执行宽松的排华法案,但始终不愿放弃个人种族主义论断的偏见,美国在中国利益的损失为罗斯福偏执的种族思想买单。

西奥多·罗斯福的白人优越论也一样蔓延到在美国的日本人,在继排华运动后,美国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排日运动。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美国的日本人逐渐增多,日本移民成为美国亚裔移民中的主要群体,但白人认为亚裔移民抢夺了他们的饭碗。日本当局采取了一种曲折的进入美国的方式——颁发给加拿大、墨西哥和夏威夷护照,使劳工得以从这些地区入境,为的是平息矛盾。但对于这样的曲折入境法,西奥多·罗斯福也非常不满,他颁布589号命令,“商务与劳工部提供的证据使我确信本国民、朝鲜人中的劳工,无论熟练或非熟练,他们持有由日本政府颁发给其前往墨西哥、加拿大和夏威夷的护照,而利用这一点,这些护照持有人却借此达到进入美国大陆的目的,他们的行为损害了美国劳工的工作环境。我在此正告那些持有前往墨西哥、加拿大或夏威夷护照的日本、朝鲜国民,即那些熟练或非熟练的日本、朝鲜劳工,他们将被拒绝获准进入美国大陆境内”[4]在加利福尼亚州还发生了隔离日本儿童,禁止他们与白人一起接受教育的事件。这一系列排日事件使得日美关系走向僵化,日本的亲美情绪低落,1907年日本的《帝国国防方针》就以美国为假想敌国,建设八八舰队。

二、文明扩张论

罗斯福将西方势力进入中国看做是中国文明进步的过程,美国也需要加入到这种文明的扩张中来,经济方面,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罗斯福上台后继续贯彻门户开放,期望在实现亚洲均势,防止任何一个大国独自占领中国。清末以来,沙皇俄国企图独占东北,此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比美国更大,美国无力与俄国在远东抗衡。伴随日本的崛起,二者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冲突加剧。美国一直都企图建立一种均势外交,此时为了防止俄国独自瓜分中国,支持日本与俄国抗争,制造日俄均势。

一直以来罗斯福虽然鼓吹白人优越论,但他对日本通过学习西方实现国家崛起的行为表示赞赏,某些程度日本的强大是西方文明扩张的结果。扶持日本的政策一方面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契合罗斯福文明扩张的思想。因此美国表面上宣布中立原则,但实际上在外交中支持日本,并且美国财团联合英国为日本提供经济支持。日俄战争后期日本的军事行动取得重大胜利,罗斯福开始担心日本的胜利会破坏他策划的日俄均势的结果,主张日俄停战并积极居中调停。然而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不仅继承了俄国在南满的权益,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关东都督府,对南满享有特殊利益,美国在此地不能进行金融和实业投资,门户开放政策阶段性失败,美国力求构筑的均势不是毁于俄国之手,而是一心培植的日本之手。

在精神的渗透上,罗斯福为了扩大美国在华的影响力,决定退还“庚子赔款”,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在华建立学校之用。在中国传教多年的新教传教士明恩溥就认为“如果每年有大批的中国学生从美国的教育机构毕业,美国就必然在中国拥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物,而这些人理解美国的风格,同情美国的精神。没有其他方式比这种教育方式能更为有效的拉近中美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罗斯福这种通过改变中国对美国的看法,令中国在观念上接受美国的思想正是其文明扩张思想的一部分,虽然是美国在华扩张的另一工具,宣扬美国价值观,但在实际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也的确为中国培养出大批的专业性人才。[5]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格茨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P70

[2]王晓德《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M]中华书局2007年版,P465

[3]Thomas G.Dyer,《Thedore Roosevelt and the Idea of Race.Louisinana》[M]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0,P140

[4]朱卫斌《西奥多·罗斯福与中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困境》[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P42

[5]祝曙光 张建伟《1883 — 1924 年美国排日运动析论》[J]江汉论坛2011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奥多理想主义罗斯福
上帝的声音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抵达终点前,谁都可以争冠军
抵达终点前, 谁都可以争冠军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理想主义长安马自达MAZD C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