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合作的实践

2017-08-25崔锡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技能

崔锡光

摘 要: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践

众所周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必由之路,也是各个职业院校发展纲领性方向。从国家教育体制最高层面上来说,国家也制定了关于职业教育改革文件,对校企合作也发出了指导性声音。职业教育部门也如火如荼地探索着校企合作方式,本文就我院发展现状探讨一下校企合作实践。

我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之路,丰富校企合作内涵,积极服务“产业襄阳”建设,主动对接“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布局,校企合作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一、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专业对接行业企业

学院邀请市经信委各产业办公室主任来到学院,举办襄阳市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专题讲座。让全体干部职工了解襄阳产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我市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总体思路。为适应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学院在制订五年发展规划时,把重点定在了专业建设上。专业结构主动对接 “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布局,每一个系都对接一个重点产业,每一个专业都对接多个骨干企业。在学院现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汽车维修与装配、商贸服务与物流等专业建设,动态跟踪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发展,助推襄阳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在与市经信委共同举办的“政府搭台、校企携手、促产业职教共发展”合作论坛上,我院同市经信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选派了10名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将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对接。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企业需求

2012年下半年,学院安排教师及管理人员深入到我市100余家企业,对职工技能结构和企业用工需求进行调查。调查涵盖加工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商业营销、物流、餐饮服务、医药化工等行业。调查发现,我市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职工技能水平普遍偏低。高级技师、技师仅占从业人员的0.8%,高级工占9.8%,中级工占30.2%,初级工占到59.2%。这与“产业襄阳”建设对职工素质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有资料预计,我市2013到2015年各行业需新增中、高级技能人才42万人。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求职者的职业技能,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步伐,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紧贴产业企业需要,适时调整办学方式

为满足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我院把现代加工制造、电工电子、汽车工程和商贸服务作为学院重点专业群。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調整了专业培养目标,重新修订了专业培养方案。做到各专业课程和实训紧跟我市经济发展步伐,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紧贴岗位要求,大大缩小了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间的差距。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012年9月,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社会培训部和职业技能鉴定所,截至目前,共组织企业新增职工岗前培训、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职业素养提高培训、转岗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培训16420人,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13158人,充分发挥了学院的技能人才综合培训基地作用。

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产业襄阳”建设,人才支撑是关键。“产业襄阳”既需要高端的科技研发人才,更需具有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为此,学院在数控技术、电子技术、汽修及烹饪、电子商务等专业进行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教学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生产岗位的工作流程以及对技能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营造职场化的实训环境,使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获取过程性的知识和经验,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汇合一,实现了学习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通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带动了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场地建设、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

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遵循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参照职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等级证“双证书”制度,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开放性。探索推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同各知名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组建了定向培养班,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校企共育技能人才,校企共组师资队伍,校企共搭教学平台,实现了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2012年5月,以我院为龙头成立的有60余家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组成的襄阳市第三职业教育联盟。职教联盟的成立,将有力地推进我市职业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也必将推进我校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

六、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创新人才评价模式

学院积极探索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机制,注重把职场评价方法和标准引入学院,把企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有机结合。在学校培养中,用企业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在顶岗实习及就业管理中,建立并实施了回访制度。通过对实习(就业)单位和学生的回访,掌握并反馈教育教学质量,适时修正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按照企业行业用人标准,逐步构建了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自2012年我市启动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评价制度改革以来,学院先后走访了78家企业,同30家企业合作研究制订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案,完成了1480名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工作。

总之,在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和产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随着“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的不断壮大,校企合作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校企合作也一定能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不竭的强劲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技能
高级技能
初等教育学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画唇技能轻松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