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2017-08-25陈明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实验课初中物理

陈明华

摘 要:文章针对初中的物理实验课程,就密度知识阐述利用多媒體设备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标准,使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更能够了解、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同时牢记课程所需的知识点。这种优化措施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课 多媒体 优化措施

引言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体现,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所以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得枯燥的课堂变得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能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得教学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其中某些深奥抽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所学内容进行联系贯通,同时解决了难点。与日常教学模式的对比,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并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效果。[1]

在初中的物理课程中,密度的学习是认识世界万物的基础之一,密度联系着体积、质量、物质的存在状态等,对学生感知现实事物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进行简要的探讨。[2]

一、密度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的教学,教师利用文本PPT展示,结合小实验进行直观性的详细说明,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国际主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3),它们有这样的关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1 g/cm3=103 kg/m3),其表达式为ρ=m/V。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温度、压强)变化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为这种物质密度。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以水为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00103 kg/m3或1 g/cm3。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00kg,密度通常用“ρ”表示,即ρ=103 kg/m3。

2.视频实验展示1:水与水的固体形态冰。试验中把两杯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水,其中一杯放在冰箱中结成冰块后(时间较长),将此冰块放入另一个水杯中,可见冰块浮在水面上。

以上试验体现出:由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状态的条件下,其密度可以是不相同的。实际上,在相同条件下,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

视频实验展示2:相同体积100cm3的铝块和铁块,首先用双手掂一下,感觉物体的轻重,然后进行称量,结果显示铝为270.2g,铁为787.4g。

以上试验可以体现出: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平常感觉物体“重”,物体“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而不是质量。根据密度的大小,人们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物质减少,质量就减少。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它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一般是相同的。

视频实验展示3:两个相同体积100cm3的铝块,其中一个为空心的;现将两个铝块放入水中,一个沉入水底,另一个则悬浮在水中。

以上试验可以体现出:半悬浮的铝块是空心的。

上述实验可以使学生在视觉上直接感知物体的密度与体积、质量和物质状态的关系,使学生对密度的了解更加深刻,还可以从现实的小事情中联想到密度及其相应的知识点,为以后的教学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二、密度公式

密度的公式 :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密度公式变化:m=ρV 、V=m/ρ。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

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

(1)ρ一定时,m和V成正比;(因为ρ=m/V,ρ一定,m增大几倍,V也增大几倍,所以成正比)。

(2)m一定时,ρ与 V成反比;(因为m=ρv,m一定,V增大,ρ变小,所以成反比)。

(3)V一定时,ρ与 m 成正比。(因为m=ρv,V一定,m增大,ρ增大,所以成正比)。

结合密度的物理意义,三种情况只有(1)的说法正确,(2)、(3)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密度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这也是物理和数学不同之处之一。

三、密度的测量实验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必须牢记此特性。 在概念性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基本知识的要点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部分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现在就密度的知识拓展,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实验的原理公式:ρ=m/V。

1.实验项目与流程

(1)感知实验

要学生将概念知识讲解部分的感知实验,进行操作体会。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想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水,冰块,油,实心与空心的铝块,实心铁块,托盘天平各一个,不同量程的量筒三个,烧杯四个(两个大两个小),细绳若干条。endprint

实验操作:在用PPT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规范与要求之后,用视频再次播放具体操作;最后,操作步骤可根据上述的实验,让学生自行完成。

(2)称量法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未知密度的实心金属块、量筒各一个、细绳、水。

实验操作:将天平清理干净并水平放置,金属块放入左边托盘,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右边托盘,读出测量值,质量为m;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金属块用细绳捆绑住,轻轻放入量筒中,直至金属块被水浸没,读出此时量筒的体积V2。注意在读取量筒测量值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根据原理公式ρ=m/V,可求出该金属块的密度ρ=m/(V2—V1)。

(3)比重杯法

实验器材:烧杯、金属块、托盘天平、细绳、水。

已知:ρ水=1.0g/cm3。

实验操作:烧杯中装满水,于托盘天平中测出烧杯与水的总质量m1;从天平上取下烧杯,金属块用细绳捆绑,轻轻放入烧杯中直至金属块沉底,放开手,有部分水溢出后将烧杯再次放入托盘天平中,测出此时的烧杯、水和金属块的质量m2;轻轻拉动细绳,取出金属块,再把烧杯与剩下的水放入天平测量的m3。

根据原理公式ρ=m/V,由于金属块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等,可求该金属块的密度

ρ=(m2- m3)/(m1-m3)ρ水。

(4)阿基米德定律法

实验器材:弹簧称、金属块、水、细绳、大烧杯。

已知:ρ水=1.0g/cm3。

实验操作:用细绳捆住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G;烧杯中注入适量水,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拉力F。

根据原理公式ρ=m/V,水的浮力公式F浮力=ρ水Vg,可得ρ=Gρ水/(G-F)。

以上为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实验操作要求,其中结合了多媒体的教学,使整个课堂内容直接,气氛活跃充满乐趣。其他测量密度的方法,用多媒体视频进行播放,加以拓展学生知识面。

2.视频展示拓展试驗:老师可以在时间允许情况下进行视频展示拓展来提高课题的趣味性,也增加学生课余思考兴趣与能力,真正把学习物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习与应用有效结合。

(1)浮力法(1、2)

此方法涉及浮力F浮力=ρ水Vg和F浮力=ρ水Vh。

(2)密度计法

此方法涉及到密度计的使用及其原理。

总结与展望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理解也更为直观。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中要一味的依靠多媒体的辅助,老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也要避免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要确切地做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巧妙结合,并就此方面多加学习、积累经验,才能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廖伯琴《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版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编写组《物理教学参考书》八年级全一册2012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实验课初中物理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