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017-08-25陈雪玲
陈雪玲
在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而调整教学坡度的问题上,不仅是要对一个具体的定义和问题如此处理,也是对教材中的一个章节乃至对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是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教学任务出发,就必然会导致使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厌恶教师的教学。如果我们认识到事物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矛盾性,那么要解决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这种矛盾,教师就必须通过自己在认识和熟悉了学生内部精神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 想方设法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1.讨论、交流
我在教学时,注意利用学生正反面两面不同的意见,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讨论来创设思维情景,往往能起到把握实质,搞清问题的作用。
以对“线条、射线、直线”理解为例。在教学当中发现有些学生仍按课本所述认为“一根拉紧的线、一张纸的折痕、一块黑板的边线……”只会给人以线段的形象时,就立即要求他们为各自的论点提供论据,开展积极的辩论。在辩论中,持前一种学生就课本上所描述的定义作了补充,但持后一种的学生在争辩中不仅就上述这些事物本身的实际,从事实上作了说明,而且又点出了在理论上的出处: 这是因为拉紧了的绳子、纸的折痕和黑板的边线,它们都有两个端点,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这场小辩论,是引发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活动,发展教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2.转换
我在教学时,注意对那些学生看起来似乎很枯燥的内容,寻求方法架桥变换,使其变为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在控索中所经历的教学思维活动,发展教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3.设疑
我在教学时,注意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精心“设疑”,使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和谐统一来创设思维情境,往往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解决问题的作用。
4.演示
我在教学时,注意对比较抽象而复杂的问题,分析它的实质,找出抽象概括的起点,能过直观演示来创设思维情境,往往能够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茅塞顿开,情趣倍增,迅速排除图式交错的消极影响,顺其自然地发现关键所在,解决问题。
在“创设思维情境”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借此以说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常是由于在学习实践中碰到要求解决要求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另外还要认识到,由于解决问题的情境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创设思维情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所创设的思维情境和学生内在精神和关系,要一定是像与原像的关系。这样才有助于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我們在教学中就会取得实际效益。
二、调整教学坡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只从大纲的教学要求出发,不考虑一个班的不同学生素质和基础的实际水平,而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后就会认为某个学生的思路活跃、反应迅速且易于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而认为另一个学生思路闭塞、反应迟钝、难于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其实,前者往往是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后者是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我们不从主观上找原因以次改进,这样下去就会在感情上对这两个不同的学生有所亲疏,在师生心理状态上都会产生抑郁感。因为教和学的双方都花了力气,而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下去就会越来越对提高教学质量丧失信心。如果我们知道学生对所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是主动地和客体在交际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自身成长的,而学习本身就是在教学相适应的前提下有目的地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活动,那么,我们开展教学活动就既要从教学要求出发,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实施同一个教学目标下,确定不同的教学坡度。对基础好的学生坡度应该大些,要少设铺垫,对基础差的学生坡度应该小规律进行教学的反映,是有助于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发扬教学民主、促进教学相长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学生总是有学生感的。所谓学生感就表现在他们既尊师又自尊,在学习上他们既靠老师教又靠自己学,这就是他们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总是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以期收到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然提出在内容上或在方法上超越授课计划的问题。
在课堂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对于插话的内容如能帮助他们澄清错误概念,提醒他们重视推理前提,引导他们挖掘隐含条件,启发他们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变换的方法……使大家在生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到思想、学到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插话内容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这时既不能让班上的学生绕他的问题转,更不能将学生的插话内容一下子打入冷宫。而应采取以进为进的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引到成功的数学思维活动上来,在保护了插话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各种途径使他们和兴趣转化为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从而把兴趣上升为志趣。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心理矛盾,而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融为一体的几点做法。仅是一孔之见,借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应该明确,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分析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帮助学生发现思维中的错识,总结思维的规律、方法和技巧,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