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2017-08-25张从容
摘 要:策略知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策略性知识是指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蕴藏在“事实知识”背后的思想和方法。数学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有:化隐性为显性;加强教学的活动性;反复渗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 策略性知识 数学策略性知识 教学策略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有关怎样学习、怎样思维的知识,通过策略知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从而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思想方法等策略性知识的重视不够。在新课程理念下,策略性知识日渐受到重视,但是对大多数师生来说,数学策略性知识还比较陌生。那么怎样进行数学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1]
数学策略性知识是指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蕴藏在“事实知识”背后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它不同于静态的陈述性知识,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广泛性、隐匿性、概括性、多向性、综合性。[2]
根据数学策略性知识的这些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数学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有以下策略。
一、化隐性为显性
因为策略性知识具有隐匿性,它是蕴藏在“事实知识”背后的内在思想和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化隐性为显性。比如,转化的策略被普遍运用,但它并不单独出现,而是隐藏在计算中,图形中,应用题中,学生无意识中运用了而不自知,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揭示出“转化”策略与思想,并让学生感受这一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能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一策略。
二、加强教学的活动性
小学数学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必须寓于教学活动中,而非静态的,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亲身参与下才能完成。数学策略性知识教学既源于陈述性知识教学又高于陈述性知识教学。单纯地记忆、模仿,被动地接受可以获取陈述性知识,但却无法获取策略性知识。因此在策略性知识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要加强教学的活动性。
1.在观察活动中感悟
感知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而感知必须在观察活动中进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观察是他们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学习新知、感悟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徑。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观察将圆分成8等份、16等分、32等分……拼接后像什么图形?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形状?在观察活动中,学生会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学生由此想象,当份数无限多时,拼成的图形是否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在观察想象中,学生自然感受到了化曲为直的转化的策略和极限思想。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此可见操作活动的重要性,它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更是离不开操作活动。动手操作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与发现的环境,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活动,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掌握方法策略、感悟思想的目的。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的问题:1.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剪一剪,拼一拼。2.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课堂交流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剪拼方法,在比较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共同点,都是沿着高剪下的。同时也明白了:只要沿着高剪下,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有了这个剪拼的过程,学生对第二、三问题迎刃而解,很容易发现转化后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学生亲历了转化的过程,自然就对转化的策略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3.在交流活动中深化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需要交流,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生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都是必要的交流方式。因为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对策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不尽相同。在相互交流中,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策略。[3]
三、反复渗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因为数学策略性知识具有广泛性、概括性、多向性、综合性等特征。因此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反复渗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学生对每种策略性知识的掌握都是在反复认识理解和使用中形成的,这种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
策略性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广泛存在。一方面,同一策略性知识,在不同的数学知识中都有体现,例如转化的策略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同一种策略性知识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并且呈逐步加深的趋势。比如画图的策略,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加法的时候用的是圆圈图,到了三年级学习分数时用的是面积图,再到高年级解决分数问题时用的是线段图,到最后学生可以灵活选用不同形式的画图如连线图、方格图、面积图、线段图、统计图等解决问题。同时,画图的作用也有多种,它可以帮助列举出所有的情况;也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如分数的意义和运算、十进制;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画图有如此多的形式和作用,所以只有经历多次反复,循序渐进才能掌握并灵活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2]莫雷. 教育心理学.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5-225.
[3]宋乃庆,朱德全.论数学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数学教育学报,2000,(5)
作者简介
张从容,(1984-),女,汉族,四川仪陇。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生学历,现任职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四川省成都市 610100),研究方向:小学生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