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准随文练笔,开启习作之门

2017-08-25代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随文习作

代慧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共同的一大难题。所有语文教师对此都特别重视,习作指导课上想尽了一切自己认为可想的办法,又是煞费苦心地讲授方法,又是旁征博引地举例子,可成效却令人并不满意,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仍然是淡而无味。究其原因,往往是学生练的不够。[1]

有些老师可能会说要想练得多,那就让学生天天写日记。可没有质量的练习,不光起不到提高习作水平的效果,反而会给孩子们增加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一旦学生把它当成了一种负担后,就会敷衍了事,甚至会对习作产生一种恐惧或厌恶心理,这样以来真是适得其反。那怎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练习呢?我认为“随文练笔”就是一种最有效的习作练习,只要方法指导得当,它将成为开启学生习作之门的金钥匙。[2]

“随文练笔”是一种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短平快”式的习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是学生学习写话、习作的一种理想方式。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因此,“随文练笔”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随文练笔”也不是简单的仿写训练,它需要教师有将阅读与作文融为一体的思想,还要有对各个学段的习作训练整体谋划的意图。“随文练笔”,由于学生有一个可供仿造的范例,动笔相对在一定范围内,难度得到了降低;再由于练笔的基本思想来源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那么学生在动笔前,写作的情感已经在胸中涌动了,写起来才情必将一发而不可抑制。我个人认为,只有找准了“随文练笔”的点,才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开启学生写作之门。[3]

一、迁移写法,让读写有机结合

我们现用的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阅读教学时,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好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开展随文练笔,仿写佳句,从中体会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式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每册中都有许多精彩的写人叙事、状物写景的文章,而我们的小学习作也基本上是这几类作文,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适时地让学生进行片段或文章的仿写训练,并及时地予以表扬与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依据例子,我们如果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结合课文心摹手追,体会语感,吸纳作者的表达方式,一定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仿写对象可以是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等具有形式感又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也可以是总分句段、并列句段、承接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例如三年级课本中的《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庐山的云雾》《美丽的西沙群岛》等课,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分结构段和排比句、比喻句的训练。

二、填补空白,让创作水到渠成

我们现用教材的选文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既可拓展文本内涵,真正实现“用教材教”,又可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进行想象补白的过程,既是学生由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向真情流露情感转化的过程,又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利用课文中的“空白”适时进行补写和续写片断的练习,创作就会水到渠成。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第八次》和《掌声》,在文中都可以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想象,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领悟,又能让学生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训练,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走近人物,用语言表达真情

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享受语言的美,还能使其情感得以升华。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中人物的爱与恨、敬与怜。此时若能紧紧把握机会将获一箭双雕的效果——情感升华、语言洗礼。我们在课文中会认识很多英雄人物,孩子们学完后往往也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如果此时我们设计“×××,我想对你说”这样的练笔环节,既能让他們的思想情感得以倾诉,又能让他们学会用笔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正是一箭双雕。例如《军神》《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课文,我们就可以做“刘伯承,我想对你说”“桑兰,我想对你说”这样的练笔,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人物精神,让情感和语言产生共鸣。

四、学以致用,让练笔成为阶梯

我发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好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有随文练笔的训练,可到写作文时却没有引导学生去学以致用,导致随文练笔和习作相脱离,主要原因是我们边写边扔。学生应备有专门的练笔本,我们在习作教学时要抓住习作的重点,善于引导学生把习作和学过的同类课文联系起来,并且把平时练笔的精彩段落和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随文练笔的作用,让随文练笔成为学生习作的阶梯,使学生乐于写作。[4]

“随文练笔”是实现读写结合的最好方式,更是为学生习作服务的最好平台,我觉得它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就文取材,将练笔与课文有机结合,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这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让随文练笔常态化,为学生开启习作之门。

参考文献

[1] 读写相得益彰,妙笔绽放精彩 [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3年 杨芬

[2]找准随文练笔“点” 夯实习作训练“路” [期刊论文]《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年 孙统振

[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艺术微探 [期刊论文]《新课程:小学》,2012年 张莉

[4]掀起文本的“红盖头”——寻找文本突破口的有效途径 [期刊论文]《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 袁霞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随文习作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人文社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相关性研究
习作展示
三、期刊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