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班一日活动中培养外来务工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7-08-25沈洁
沈洁
摘 要: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阶段。本文结合本园所处的城乡结合地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行为习惯不佳等现象,探讨如何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在一日活动中帮助外来务工幼儿从小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同时提升家长的人文素养,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小班 一日活动,行为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长大形成怎样的品性;英国哲学家弗·培根在《随笔集》中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进城镇,参与城市建设。于此同时,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都拖家带口,形成家庭化的流动。他们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方法比较匮乏,处在这类家庭中幼儿的行为习惯受到影响。[1]
本园地处浙江省嵊州市里坂村,属于城乡结合地区。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批的外来人员涌入。我园的323名学生中,有186名外来务工子女,占到幼儿园总人数的57.5%,这些幼儿分别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甘肃、山西等西部地区。由于社会、家庭、心理等原因,这些务工幼儿与市属同龄幼儿相比,存在规则意识、卫生意识薄弱等问题,而且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在入园前就已经形成。因此,城乡结合地的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凸显出来,这些孩子不但需要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教育,更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幼兒园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的活动行为对培养其自身的品质有着重大作用。因此,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其养成优秀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从小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晨间问候,开启美好一天
1.互相问好,懂得礼貌
晨间接待活动是幼儿入园的第一个环节,特别是新小班幼儿的晨间接待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本班幼儿,老师除了做到望——看孩子的情绪和外表;闻——倾听家长的话;问——交流孩子在家在园的表现;切——对症下药,读懂孩子入园的心声以外,坚持每天微笑着迎接,引导幼儿学会问好和说再见等基本的问候和礼貌,感受相互问好的快乐。
2.温馨点名,学会倾听
针对务工宝贝们问好礼仪的缺乏,老师设置了一系列的点名游戏。如:问候点名、拥抱点名、飞机点名、动物点名、水果点名等,当听到老师的要求时,孩子们觉得很新奇也很好玩,自然而然地关注起老师的点名。通过这些有趣温馨的点名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让幼儿不但倾听老师的语句,同时会倾听同伴的回应。
二、集体教学,助力习惯培养
1.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体态
《指南》健康领域(一)身心状况目标1中指出:3-4岁幼儿“具有健康体态”的典型表现为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在教育建议中指出要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务工幼儿因散养较多,倾听和坐立习惯不佳,有的会像大人一样翘二郎腿、有的会把两只小脚踩到椅子上蹲着,有的不一会儿就离开座位坐在地上……不良习惯影响了集体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师在活动中时时关注,及时提醒幼儿小脚放地上,小屁股坐坐好,后背挺直,以鼓励表扬产生同伴效应,从小形成良好的坐立习惯。[3]
2.引导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
《指南》语言领域(一)倾听与表达目标1中指出:3-4岁幼儿“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的典型表现为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作出回应。本班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各省各地各名族,有的来园时会说简单的普通话,有的能听懂但是不会说普通话,还有的根本听不懂普通话……师生间和同伴间的沟通交流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师根据幼儿的各个地域,让幼儿结成好朋友,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帮助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并产生说话交流的欲望,帮助他们听懂、会说普通话,从而跨越其无法听懂教学活动的语言障碍,逐渐培养其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三、角色游戏,促进情感体验
1.交往活动,学会礼貌
主题下的区域环境创设,为幼儿的交往活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游戏中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最易接受,也是培养礼貌用语最好的场所。如“甜甜的糖果”主题和“猜猜我有多爱你”主题下,我们在班级里创设了“甜蜜糖果店”和“小兔的格子铺”,其中的礼貌对话“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请给我……”,孩子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联系和强化,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礼貌用语习惯。[4]
2.角色扮演,遵守规则
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逐步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如:娃娃家游戏中,当蔬菜水果掉满地毯时,教师提醒一句“谁的家里那么乱呀,蔬菜水果都放地上,怎么吃呀!”医院游戏中,医院变得杂乱时,提醒一句“医院可是最干净、最卫生的地方啊!”带入角色的提醒让幼儿马上整理得井井有条。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规则,并享受规则意识带来的乐趣。
四、生活常规,增强规范意识
1.从自理能力入手,建立自尊自信
经过观察,本班幼儿虽然行为习惯不太好,但是自理能力很不错,大部分孩子都会自己脱衣服、解小便、穿鞋子。教师便从闪光点入手,积极表扬肯定幼儿的表现。针对幼儿的优点,教师设计了“折衣服”“排鞋子”“铺被子”等带有生活习惯培养的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试一试、学一学,体会成功的喜悦,不仅习得更多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还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悦纳自己。
2.从卫生习惯着手,培养自洁自爱
外来务工人员因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居住条件差、家中人口众多等原因,造成对孩子的个人卫生照顾不太周到。本班的外来务工子女中,多有小手脏、指甲长、头发脏乱、鞋袜破旧、身上异味等现象,其中不乏有其他孩子不接纳、甚至排斥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本班教师在幼儿园加强晨检的基础上,在班级里开展复检,引导家长关注幼儿个人卫生,同时帮助个别幼儿剪指甲、梳头发,引导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争做“清洁宝宝”。
3.从行为习惯着手,引导自主自立
在开学初,班级里出现了玩具破损乱扔、书本卷曲、植物角花草被摘、桌面地面被涂画、安全出口护板破损、垃圾纸屑随地乱扔等一系列在市属幼儿园不常见的现象。教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常设醒目的提示环境,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看图的特点,利用多图少文的方式绘制提示和约定。通过引导幼儿自主看图、读图,让幼儿懂得爱护玩具书本、不摘花草、不乱涂画、垃圾扔进垃圾桶等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同时鼓励幼儿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回家,和家长共同遵守。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英国作家查·艾霍尔曾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磨练幼儿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找对教育方法,用心对待外来务工子女,教师与家长携手共进,才能让每一位幼儿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徐玲.流动的花朵[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俞伟.儿童习惯养成全书[M].华夏出版社,2012
[3]苏蕊.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J],2016(10)
[4]杨晓霞.小班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探究,教育观察[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