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2017-08-25秦变红
秦变红
摘 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負面影响的一种不健康的社会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析原因并及时加以干预。幼儿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家庭、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采取通过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智能训练,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转变家庭教育中观念的偏差。
关键词:幼儿 攻击性行为 成因 对策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述
攻击性行为又叫侵犯性行为,幼儿的这种侵犯行为会对其他幼儿身体或者精神造成一定的伤害。攻击性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侵犯,即幼儿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者武器攻击其他幼儿;二是言语攻击,指通过取笑、讽刺、谩骂等方式对其他幼儿进行言语攻击;三是关系欺侮,是指通过造谣生事,使其他幼儿在同伴群体中被排斥,致使其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的行为等。[1]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1.自身因素
(1)身理因素。幼儿的某些心理特征,虽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后天产生的,可先天也是占有的。比如说幼儿的外貌、幼儿的体型特征以及幼儿自身的体质和幼儿自身的荷尔蒙的分泌,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会有影响。
(2)心理因素。幼儿期是社会的萌芽期,都比较喜欢和自己一样大的同伴玩游戏或者交往。但恰恰也缺少同伴之间的交往,因为当今社会独身子女比较多,很多幼儿在家中都是被宠着,很多玩具也都是自己的,也不愿与别人分享。[2]
2.家庭因素
(1)溺爱型父母的影响。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较的多,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疼爱有加、百依百顺、无原则的满足幼儿的所有要求。从不控制和管教孩子的行为举止,而使孩子养成自私、独自霸占的习惯。
(2)专制型父母的影响。有些父母自身就是工作繁忙,很少有大量的时间独自去管制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制定计划要干什么就必需去干。幼儿做的不好或者不想做,有的父母轻则谩骂,重则家暴。使得幼儿有较大的压力与不满,从而在同伴之间表现出攻击现象。
(3)放养型父母的影响。许多父母为了自己的工作大量的时间努力的去挣钱、去升迁,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或许请保姆来带。家长对幼儿的什么都不闻不问,也会使幼儿形成霸道、自私、为所欲为的一面,这也是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
3.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1)幼儿园中一日的活动安排的不合理、不科学。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日常的活动安排应该动静结合。
(2)幼儿园环境的设置。幼儿园中班级容量的设置,如果幼儿园中的班级人数过多,比较的拥挤。当幼儿园中的玩具数量不充足、活动设备不全备,幼儿的选择就会比较的受到限制,也会为了某个玩具而争抢,也会为了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3)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师过于消极的指责,有时看到调皮的幼儿不停的打闹中,老师经常过于消极的评价,幼儿也认同教师的评价。
4.社会因素
大众传媒的影响,幼儿期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心里学家,班杜拉的观点,看打斗片和看安静片的幼儿相比,看打斗片的幼儿表现的攻击性行为较多。幼儿们分辨不出现实与虚幻,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模仿电视影片中的攻击行为,觉得打着很英勇或和小伙伴们比试,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了攻击性行为。
三、缓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1.以奖、惩并用来规范幼儿的攻击行为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来说,除了打人、骂人、无理取闹之外,我们不仅要制止和批评,还要用奖励、惩罚制度来规范幼儿的攻击行为。对于优秀的幼儿奖励可用小红花奖励。而惩罚时,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惩罚不要伤到幼儿的自尊心。
2.重视家长的教育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也将会是幼儿一生的老师,父母的所作所为时时刻刻影响着幼儿,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或模仿如何做事、与人沟通等。所以,父母的教育方面因较为重视,也因该给幼儿做好榜样。同时,家长可以奖励与鼓励幼儿,给予幼儿自信,使幼儿感受到关爱,幼儿也会信任父母。
3.允许幼儿合理的宣泄
对幼儿不利的情绪有厌恶、烦恼、忧虑、愤怒等,这些情绪都会引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当过份压抑,并且时间积累的越久就会爆发的越猛烈。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如何去宣泄,应教会幼儿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不满的情绪,让幼儿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与置换活动,去转移幼儿的攻击性情感。
4.对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制止和参与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及时的合理批评与制止,使幼儿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对于亲社会性的幼儿,老师也可及时奖励,有好的行为时老师可以像大家表扬并鼓励这幼儿的行为。对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老师应当耐心倾听他们的看法和观点,沟通认识,并作出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幼儿明辨是非、掌握社会规范、疏导不良情感。
5.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要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需要帮助他们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和社会规范,让幼儿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令人讨厌的。又要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对违反规则的行为感到自责和不安。教师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理解和信任,帮助他们重建自我认识。
6.家园合作,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
幼儿的发展来自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影响, 幼儿园、家长和社区要密切配合, 改善幼儿生活与受教育的整体环境, 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 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因此, 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 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 我们予以鼓励、引导、发扬, 对于他们的不足, 应相信他们会改正, 并创设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 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王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与应对策略[J].济南职业学校学报,2011(5):69-74.
[2]周志明,张静.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媒体因素分析及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