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7-08-25李盟
李盟
摘 要: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独特的学科内涵。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德育。育人先育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这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才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呢?笔者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素材
生物学是一门偏理科的自然科学。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 关于德育的直接文字材料虽然不多,但隐含了大量丰富的德育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立足教材,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在日常教学中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田。
现有人教版生物学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在各章节中巧妙地穿插了小资料或小字部分适时介绍了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成就和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德育资源,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讲授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资料时,笔者适时介绍了当时我国开展实验时的困难。实验自1958年12月正式立项至1965年9月成功,历时近7年,其成果是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和有机化学研究所三个不同单位人员共同合作的结晶,仅最后一两年直接参与研究的人员就有三十余人。实验阶段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的特殊历史时期,实验研究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没有相关经验,靠的是我国科学家攻坚克难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决心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科学家精诚合作的精神, 树立敢于向难题挑战的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每节后面的课后拓展阅读是生物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将生物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面,是值得教师进行德育的另一阵地。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并理解这一板块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挖掘其内涵,渗透道德教育。如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介绍了标本员、养殖专业户、营养师、医生、林业工人、农业技术员等与生物学直接相关,尤其与该节内容密切相关的职业,将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三者的互动,反映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个栏目,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未来职业的憧憬,还能让学生理解生物学与职业的关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生物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和热情,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立足本土,合理渗透德育
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不能脱离现实,回避现实。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生物课的教学过程生活化。
作为一名农村生物教师,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农村本土优势,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借助身边的实例,利用调查家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活动渗透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灵的震撼。
汶河南畔的宁阳伏山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育种基地。笔者带领学生参观太空育种基地,介绍搭载神舟七号遨游太空后由伏山镇自主培育的“伏乐长茄” 和“伏春一号黄瓜”。在这种自然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通过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实例,使学生明白科技就在自己身边,一辈辈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美丽富饶的新农村,让学生真正受到感染与触动,爱家乡的情感自然油然而生。
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乡未来的建设者。作为乡村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向学生介绍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例如,组织参观学习家乡有名的黄粉虫养殖中心,讲述女大学生放弃大城市的优厚条件,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回报家乡的故事,借机向学生渗透积极向上的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进而达到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效果。学生“身临其境”进而“触景生情”,受到感染和鼓舞,引发共鸣,从而顺利地接受德育的洗礼。
三、立足活动,有效渗透德育
生物学实践性强,教师要适时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大环境中接受更广泛、更深刻的道德教育。
例如,我们学校在校园的小花园中专门开辟了一小块生态园,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学生自己养花种草。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当地群众学习实践经验,教师也适时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和实验报告,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中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
再如,每年春季,学校都组织一次远足活动,生物教师抓住契机,组织学生野外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附近的自然环境,走访汶河沿岸,了解汶河污水治理情况……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自然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立志改变家乡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农村学校开展生物活动有着独特的优势,农村广阔的天地就是天然的实验室。作为农村教师,我们应为生物教学开拓新思路,抓住时机,结合当地的春种秋收,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除草、施肥,让学生在劳动中亲身体验劳动者的辛苦,真切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懂得爱护庄稼、珍惜粮食。
当然,德育渗透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用心发现与挖掘,找到德育和生物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點,并在教学中扎实有效地落实,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