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2017-08-25张慧丽
张慧丽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项具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教学活动,目前的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多采用讲述法,隨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文将对初中生物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是学生将来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生物现象。初中生物有很多新鲜的知识点,学生由于不了解学习方法和内容,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难度。因此,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是由于很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体意识,把课堂教学当成教师的事情,认为自己学习的好坏也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只负责听和记,没有发挥积极性,更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学习过程中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或想法。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导致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困难。
二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难点和抽象性,初中学生因为逻辑思维体系不强,容易导致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兴趣缺乏。很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把生物教学局限于课堂上,采用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地讲解,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必要互动,课堂气氛沉闷,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三是生物实验安排不合理,缺乏趣味性。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去探索和发现未知的东西,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生物课堂中,生物教师更多的只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给学生验证原理的真实性,太过于强调验证实验,没有对实验的探究性起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实验的趣味性大大降低,满足不了学生的探知欲望,更不要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在验证实验的时候选择教师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下面观看记录,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参与进来,更不可能体会到探究过程带来的快乐。这样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整个实验过程毫无乐趣可言,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得到发散。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是一个精力旺盛且活泼开朗的群体,他们情感丰富,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互动,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自主探索,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优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去发现问题,让他们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从多个方面来探究不理解的内容,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2.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内容理论性较强,光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死板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对缓解课堂气氛有所帮助。生物实验也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活动。但是由于大部分实验都是由教师发起的,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困难,而有些学生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理解。因此,教师要构建体验式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发生过程,加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3.增加探究实验的趣味性
当前的生物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还是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实验教学的安排做出调整,多安排一些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先不告知学生实验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和分析,教师从旁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可用的线索,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但是教师不能直接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生物实验的趣味性把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能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利用生物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打造高效生物课堂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时,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桂梅.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7(1):27-28.
[2]蔡记花.初中生物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科学家:教学,2016(19):144-145.
[3]李士杰.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