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校生心理品质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7-08-25朱喜文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品质现状调查

摘 要:积极心理学倡导以人的积极品质为主要内容,关注人的积极取向、积极情感、积极体验,研究人的性格中积极向上的品质,并对病态式的消极心理学进行矫正。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国内兴起,目前国内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主要从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但对于如何发挥学校德育课程主渠道的作用,还没有明确说明,尤其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课程的推广,如何有效利用中职德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师的作用,还存在研究空白。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品质;现状调查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其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过上良好的生活。

一、调查的背景及调查目的

虽然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心中首选的还是普通高中,由于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无奈之下才会接受职业教育。走进中职学校大门的学生,大部分是心理矛盾冲突交织增多,心理负担压力不断加大,心理适应调节能力不强。而目前前人研究的方向一方面是从学校的管理层面、从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角度研究职校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意义及策略,另一方面主要是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个角度提出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但对于如何发挥学校德育课程主渠道的作用,还有待研究。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完善了丰富职校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途径,着重研究如何利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开展职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促进学生发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拨开诸多问题行为的表征现象,了解中职生心理品质现状,探索符合中职校实际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指导方法、途径,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开展积极品质的培养提供样式。

二、调查的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共250人,要求学生在20分钟之内完成,然后收回统计,剔除无效答卷,回收240份,有效率达96%,其中双亲家庭学生为206人,单亲家庭为34人。

本次调查采用王丽娟、朱喜文两位老师设计的《职校生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共65题,分别从认知的维度——对创造力、求知力、思维能力、洞察力的见解,从情感的维度——对勤奋和坚毅、勇敢和执着、真诚和正直的感情,从人际的维度——对爱与被爱、仁慈善良的认同,从公正的维度——对责任和团队、平等和正义、领导能力的实践,从节制的维度——对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谨慎小心和适度谦虚的处事态度,从超越的维度——对希望和乐观、风趣和幽默、感激和感恩、目标和信仰、欣赏美和完美的领会六个维度来调研学生的品质现状,以便探索在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本次有效调查中,分别抽取了职校一年级80人,单亲家庭11人,双亲69人;职校二年级80人,单亲家庭7人,双亲家庭73人;职校三年级80人,单亲家庭16人,双亲家庭64人,双亲家庭的比例占总数的85.8%,单亲家庭比例占了14.2%。

2.中职生的总体心理品质现状

从三个年级的整体情况来看,双亲家庭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依次占55.38%、10.77%、7.69%;单亲家庭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依次占53.8%、26.15%、18.46%。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年级的上升,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呈现总体快速下降的趋势,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积极性越来越低,学习热情越来越弱,所以要给予这些中高年级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怀。由此可见,对于德育课教师来说,培养中职生德育课堂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当务之急是需要引起德育课教师重视客观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从六个维度来分析学生

第一,职校一、二、三年级的双亲家庭学生中比较有求知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分别占56.52%、42.75%、33.9%;单亲家庭学生比较有求知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分别占59.09%、25%、56.3%。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其学习生活的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弱,积极性下降,动力下降,年级越高,求知欲望越弱。刚进校的职校新生由于中考的失利,心理上还是存在遗憾的,且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还是具有一些新鲜感、好奇心和约束感。但是到了二年级,由于学习激情的减弱以及学长态度的影响,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对本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当学习遇到困难时,超过90%的学生选择不会继续钻研。到了三年级就是等着毕业了,已经很少有动力去拼搏和努力来换取优异的成绩了。而单亲家庭的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到了二年级,与其他学生一样,动机开始下降,但是到了第三年,由于家庭境况,单亲家庭的学生考虑较多,整体上单亲家庭的学生要比双亲家庭的学生努力学习,求知欲望更强烈。

第二,对于勤奋和坚毅、勇敢和执着、真诚和正直的感情,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双亲家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分别占55.8%、38.4%、27.4%,单亲家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分别占56.8%、25%、40.62%。一年级双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远高于二年级、三年级,刚入职校的一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来讲比较单纯,高年级学生在处理问题上相对圆滑些。单亲家庭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比较执着,对人比较真诚,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双亲家庭的学生能力强,也比较勤奋。

第三,从人际的维度看,双亲家庭中一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占22.8%,二年级学生占27.75%,三年级学生占30.4%;单亲家庭中一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占18.18%,二年级学生占37.5%,三年级学生占34.38%。总体上,双亲家庭的学生在爱与被爱、仁慈和善良方面,一年级水平低于高年级,随着年龄处于上升趋势,高年级的学生更注重沟通,对人与事比较宽容,不会那么计较,或许这也是成熟的一种表现。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中高年级的学生更懂得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珍惜爱与被爱,而一年级的学生较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与人相处比较情绪化,情绪波动比较大,易受干扰,在对待一件事情时,往往会夸大事情的危害性,导致个体陷入极端的不良情绪中。

第四,从责任和团队、平等和正义、领导能力的角度分析,双亲家庭中学生有积极心理品质,一年级学生占18.84%,二年级学生占23.19%,三年级学生占32.26%,高年级的学生水平高于一年级的学生水平,处于上升趋势。随着个体的发展,年级越高,学生的能力经过几年的锻炼逐步提高,他们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处理事情时考虑得相对周全,责任感也逐步提升。单亲家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按照年级往上依次占36.36%、33.3%、25%,这些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对团队的领导能力会觉得力不从心,事情处理能力减弱,责任感和平等感逐渐消失,双亲家庭的学生的公正维度得到显现,优势也逐步提升。

第五,对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分析。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双亲家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依次为41.3%、7.25%、6.45%,单亲家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分别占35.41%、25%、24.5%。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管理能力远远高于中高年级学生。由于“90后”的一代从小就被捧在父母的手掌心中长大,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受挫能力差,自制力不强,缺乏毅力和艰苦奋斗的品质。从一年级单亲家庭学生来看,双亲家庭学生的自制力、控制力、适度谦虚的态度要高于单亲家庭的学生。

第六,从目标和信仰、希望和乐观、感激和感恩、欣赏美和完美的态度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双亲家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依次为52.72%、26.09%、25.81%,单亲家庭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分别占27.27%、16.67%、12.5%,一年级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远高于中高年级,年轻时的梦想和目标在一次次的被打击中消失,莫名的烦躁、焦虑或忧伤,一次考试失败、一次情感受挫都会对学生产生致命的打击。现代社会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让我们能享受更快捷方便的沟通方式,但是在无形中却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受其影响,职校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高,表现在情感比较淡漠、不懂尊重他人、不懂如何待人、不懂回报他人,相对缺乏知恩图报的情感。

四、研究结果对德育课教学的启发

1.树立积极认知,激发中职生的求知兴趣

中职生的求知水平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职生的先前经验与学习基础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对学习说声“爱你”实在太难的职校生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将当下流行话题、時尚因素融入德育课堂,让学生形成求知意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明显。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利用德育课程内容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求知力、思维能力、洞察力;通过课堂上的小品表演、情景模拟、竞赛辩论、才艺展示、社会调查、热点分析、故事分享、主题演讲、小论文写作、看视频说感受等,培养学生勤奋和坚毅、真诚和正直的感情;在小组探究学习中让学生体会爱与被爱,培养团队精神,懂得感恩,学会自我管理、为人善良、谦虚的处事态度,从而超越自我,树立目标,利用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实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德育课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幸福人生奠基

研究表明,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由此带来的挫败感成为初中学习生涯路上难以抹去的回忆,职校德育课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意识,所以,“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实践”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贺文瑾,崔景贵.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30).

[2]陈同清.职业学校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3]张冲,孟万金,王新波.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3).

注:本文系2015年无锡市教师专项课题“德育课教学中职校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校生心理品质现状调查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浅谈心理剧提升职校生生命能量的妙用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信息化下的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