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25成志平
成志平
摘 要:射频识别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环节的应用,对于推广射频识别技术、提高肉副产品的市场监管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FID技术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统计准确性,实现产品精确监管。发挥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应加强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法规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建立RFID应用的企业激励机制,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肉副产品;流通管理;应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8-0176-02
流通环节是肉副产品整个价值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对肉副产品流动实现较为完整的监控和追溯。加强产品流通环节的监控成为食品类企业的重大现实需求。射频识别技术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统计准确性、实现产品精确监管。因此,射频识别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環节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深入研究射频识别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环节的应用,对于推广射频识别技术、提高肉副产品的市场监管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RFID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及其特点分析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技术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并进行数据读取操作的技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无须信号发出源与信号接受源之间的直接接触,只要二者满足特定距离要求即可实现目标识别等工作。射频识别技术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应用在铁路机车车号识别,海关、高速公路收费,煤矿安全管理、危险品管理、公交一卡通、二代居民身份证等,在物流管理、制造业信息化、零售商品标签等领域。近几年,随着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国RFID的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据统计和综合估算,2014年RFID市场容量为243亿元人民币。市场的主要份额由RFID标签所占据,达120.64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48%;读写器产值为17.74亿元,软件产值13.2亿元,RFID服务的市场规模为51.4亿元。RFID标签类型和应用较多,在整个RFID产业中占据最大的市场规模和比例,到2020年预计RFID标签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8%。
近年来,RFID在我国由最初的不太为人知,到通过宣传与各种应用变得为更多的人所熟识与接受,随着各行业IT主管认知度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倡导,目前已在我国的多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应用。目前,我国的RFID应用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其他市场如集装箱追踪、物流、邮政、交通运输也是目前运用较成熟的行业领域,已在企业开展了试点或已投入实施和使用。纵观我国RFID产业与应用发展,当前国内RFID产业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政府推动在RFID市场化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体而言,RFID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市场认知程度较低,国家层面对RFID技术的研究提高到战略层面实施,例如国家制定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通过“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推动RFID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具体应用方面,RFID技术中上海、广东的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进行了应用。但是总体而言,RFID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应用程度较低,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支持以及产品和服务政府购买的形式推动RFID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应用。
2.RFID应用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总体较高,导致RFID技术在企业应用层面的信息化成本相对较低,只需要在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增加与RFID技术的接口即可,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寻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空间。因此,国外以沃尔玛为首的零售巨头大力推行RFID技术的应用。而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还有向下压的空间,以RFID技术应用为契机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有助于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3.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为主,超高频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的RFID应用市场已经经过了导入期,进入初级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的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为主,应用多种多样并且已经成熟。这是由于这一频段的RFID技术门槛较低,有众多的企业参与,产品应用成本低。从国内RFID应用的行业看,覆盖了政府、供应链(制造、交通运输与物流)、人员票据管理、资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随着RFID市场应用的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推动超高频RFID技术的研究和市场化工作。
二、RFID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流通环节是肉副产品整个价值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对肉副产品流动实现较为完整的监控和追溯。加强产品流通环节的监控成为食品类企业的重大现实需求。例如,中粮集团在布局全产业链的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管控,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有效监管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效。例如,中粮肉食实现了现从加工到生猪繁育、养 殖、屠宰、加工、配送等环节的全程可追溯。
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第一,肉副产品存在单件量小但是数量众多的特点,清点时效率很低,而为了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又需要随时清点,为此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应用RFID技术,能够从到货检验、入库、出库、移库移位、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能够在节省人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数据统计工作的准确率。第二,应用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肉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实施监控,特别是在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定位,服务产品质量追溯工作。
三、RFID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发挥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应加强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法规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建立RFID应用的企业激励机制,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教育培训机制:
1.加强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法规体系建设。实践中,有必要通过RFID应用实现加强食品安全管控,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有效监管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为了推动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应在产品制造标准、流通标准等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强化RFID相关技术的应用。同时,在顶层法律体系建设和具体实施细则等方面细化关于RFID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体系建设。
2.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近年来,RFID在我国由最初的不为大众所知,到通过宣传与各种应用变得为更多的人所熟识与接受,随着各行业IT主管认知度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倡导,目前已在我国的多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应用。但是,总体而言,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仍然相对较低,为了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拓展RFID技术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应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示范功能,吸引社会化主体应用RFID技术的内在激励机制。
3.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建立RFID应用的企业激励机制建设。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是市场化主体行为的重要外部激励工具,在肉副产品流通中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应用,也可以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例如,对于积极利用RFID技术进行生产工艺改造和流通环节再造的肉副產品流通企业,可以予以利用财政技术改造资金对企业的银行贷款予以贴息,从而将其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的资金使用成本;又如,对于积极采用RFID产品的企业可以给予税收优惠的形式提高企业应用RFID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性。
4.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建设。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技术和管理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而提高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有效性,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教育培训是关键。政府行政管理人员、RFID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者都是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应将上述利益相关群体纳入教育培训对象,提高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的实践能力教育培训。
四、结语
射频识别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环节的应用,对于推广射频识别技术、提高肉副产品的市场监管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FID技术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统计准确性、实现产品精确监管。发挥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应加强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法规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建立RFID应用的企业激励机制,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教育培训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琳,范体军.基于RFID技术应用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决策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8):836-844.
[2] 蒋平清.RFID技术在航空维修和航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53-54.
[3] 杨盛琴.试论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J].商业时代,2014,(1):38-39.
[责任编辑 李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