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下素描教学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2017-08-25蒋云标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4期
关键词:素描技能教师

蒋云标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它不但是学习美术必练的基础课程,也是升入美术院校的必考科目。素描功底扎实与否,决定一个人在美术方面的造诣深浅。然而,在社会上“一切为了高考”的功利色彩下,素描戴上了沉重的枷锁,甚至违背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各级各类的美术高考培训班,制造了高考“高分”而考后什么都不会画的奇怪现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当下素描教学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一、重实践而轻理论

素描是一门实践课程,不斷“练习”似乎无可厚非,技法的形成也来源于刻苦的磨练和大量的实践。“无他,唯手熟尔”成了辅导老师的法宝。然而,素描技能的形成,恐怕不仅仅是手的表现。素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它要求眼、脑、手同时得到锻炼,认识和技能同时得到提高。在“手”表现之前,“眼”必须懂得观察。只有先具备“眼高”的条件,方可以“动手”。

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而正确的观察方法,离不开脑的思考、分析。如何思考、分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前人的经验,也就是理论知识。没有理论知识作支撑,学生就会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素描,不明白为何在平面(二维)的纸上能表现出立体(三维)的东西。同样,学生没有了解“近大远小,近强远弱”的透视的基本规律,没有明暗“三大面”“五调子”等基础理论知识,即使天赋再好,观察能力再强,也很难画出好的素描。

理论知识不仅是素描“动手”的前提,更是素描实践的航标。同时,理论知识与素描技能技巧相辅相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渗透新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

在素描实践过程中,既要有科学的观察方法,还要有解剖、结构、透视和构图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技能训练结合理论知识。这样在理论指导下,在不断实践中,素描技能就能得到不断提高。当然,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要巧“渗透”,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另外理论的讲授要简洁扼要且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与实践同步。理论的讲解既要从宏观的高度出发,又要以微观的角度入手,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能学以致用,使学生既能把握大的整体效果、空间关系,又能顾及到细节。

二、重表现而轻理解

最近几年,美术高考热度不减。为了在浩如烟海的考卷中脱颖而出,教师、学生们都费尽心思。加强明暗对比,增加黑白反差,“往死里黑”成了教师的法宝。“在装备上先打倒对手”,甚至铅笔厂的笔芯也越做越浓。画黑了真能取得高分吗?我看未必。有的作品黑乎乎一团,毫无质感,而没有质感的素描一定是缺少生命力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些看似寥寥数笔,但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的素描作品,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硬铅画法,虽画面黑白对比不强,但对石膏的质感表现却非常准确生动。准确而又概括、生动而又深刻地表现对象,是学习素描的目的,也是素描追求的最高境界。

素描是基础课程,应重视理解,应拨开浮华的表象去探究它的内在规律。素描的学习过程一定要坚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下笔。笔者认为,美术高考的目的是发现有艺术创造潜质的人才,而为了应付高考的“快餐”式教学虽然能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但往往造就的是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和生命力的素描作品,培养的是一批批“画匠”,失去了训练素描的本质意义。

三、重明暗而轻结构

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成绩,一些美术教师在一上手时就让学生训练明暗,很少有画结构素描。在画石膏像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画面的逼真效果,将石膏像因浇铸时拼凑不合的裂缝也表现出来了。殊不知,光影是表面的东西,结构才是事物的本质。试想,一张连形都不准的素描,能是精彩的作品吗?

一般人认为“素描”就是长期的全调子素描,这种理解是有偏颇的。全调子素描是素描的一种常用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表现方法。笔者认为,素描的训练应更重视形体结构的塑造。只有真正将形体结构理解并塑造准确了,才能画出精彩的明暗素描来。只有充分掌握透视变形规律、了解解剖结构等知识,才能充分认识物体表面的明暗现象。只有抓准内在的本质,才能找到物体外表浮光掠影的规律。

素描训练应采取多种表现方式,才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素描技法。提高造型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要运用多种训练手段。如长期写生作业培养写实能力和深入准确的描绘能力;速写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默写培养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摹写可借鉴和学习他人优秀的技法和构图等知识。多种训练方式穿插进行,合理安排,就能使学生的造型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迅速提高。须知,素描训练更多应是探究艺术的内在规律,同时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美术成绩。

四、重局部而轻整体

美术考生既要学习文化课,又要考专业,学习时间上比普通学生更紧。为了抓进度,为了使学生能迅速提高分数,部分教师授课时喜欢将物体各部分分解开来训练。例如画头像时,会让学生对眼、鼻、嘴等各个器官进行专门的练习。如果说化繁就简,降低学习难度,那么这种训练方法未尝不可。但训练时间长了,学生会养成抠细节的习惯。作画时画好一个物体再画另一个物体,所谓“画一个消灭一个”。结果就是作画很局部,画面各部分之间缺少联系,各个部分显得孤立。

素描讲究的是整体,尤其要注重画面的大关系。画面各部分之间不但要有主次变化,更要有虚实的处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家罗丹用七年时间完成了《巴尔扎克像》,却毫不迟疑地用斧头砍掉了被学生称赞的“一双奇妙的手”。罗丹所追求的正是一种艺术的“完美”,而为了这“完美”,不惜“忍痛割爱”。

素描的作画过程一般分起稿、深入刻画、调整三个阶段。起稿时画面就要确定好整体大关系,这十分重要。深入刻画时更要一遍一遍地来,千万不能一个部分刻画完美了再刻画另一个。最后调整时,更要学会舍弃一些不利于整体的细节。总之,整体观念应始终贯穿作画的全过程,局部始终是为整体服务的。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素描技能教师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武汉素描
素描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跟踪导练(一)4
拼技能,享丰收
秋天在哪里
凡·高的早期素描
美育教师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