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研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17-08-25邢凤珍段继武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4期
关键词:研修研讨青年教师

邢凤珍+段继武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科教学不断向纵深推进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化也成为时代的要求。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也是课程改革的有生力量,所以,帮助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一直是基层教研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研室专门成立了历史青年教师研修团队,采取“个人研修、小组研修、集体研修三个层次互相支持;现实研讨与网络交流相互结合”的研修策略,遵循“任务驱动、行动教研,做中研,研中思,思中悟”的研修原则,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团队研修活动,对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青年教师研修活动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育博客支撑集体研讨,

他山之石助力团队研修

张店区教育历史博客的各板块是按照团队来划分的,其中“青研之窗”是青年教师团队的专栏,主要是进行个人研修成果的展示交流和教研员发起的集体研讨。

个人研修的成果,比如读书随笔、教研活动总结、听课收获、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都及时上传到个人博客,大家互相交流、借鉴学习,在彼此促进中共同提高。

教研员发起的集体研讨,主要是借助一些学习材料或教学案例,提出问题,引发教师们的教学反思和研讨交流。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一是基于学习材料的问题研讨。比如,王能智先生的《为师与师承》一书中,提供了两节美术课的对比案例,对历史教学很有指导意义,笔者就将其摘录在博客里,并且撰写了《秦王扫六合》一课的三种导入设计作为对比案例,然后据此提出问题:“通过对比两节美术课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你有什么想法?对比历史课的三种导入设计,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在对比案例和问题的引发下,青年教师们针对“教师应该何时讲,如何讲,讲什么才能使学生进入琢磨状态”“如何进行课堂导入,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探究兴趣”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普遍认识到,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制造认知差,激起思维流”。

二是针对问题的案例研讨。笔者对于平时听课发现的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会找寻适合的案例及时在论坛上发起研讨,启发教师们思考、及时改进教学,避免因集会教研活动的滞后而耽误教学的调整。比如,笔者通过听课、与教师座谈发现,教师们普遍存在“课堂学生活动与课堂效率矛盾、如何有效互动”的困惑。于是,笔者在博客中推荐了哈佛大学网络公开课《公平与正义》,建议教师们以学生和教师两个身份从不同角度观看、思考,然后针对“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展开网上研讨。通过研讨,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了“活动体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理解了课堂活动合理设计和有效操作的原则、方法。

青年教师团队有三十多人,而这些网络研讨博客的阅读量很多都超过了五百次,有的多达上千次。可以想象,有多少人对此感兴趣,从中受到启发,主动进行了学习和思考,引发了教学改变呢?可见,网络教研能使全员参与、教研智慧共建成为现实。通过网络博客进行的教研,在某些方面比面对面教研、听讲座更具优势。

二、网络交流助力集体备课,

推动同伴互助团队协作

历史学科课时少的特点决定了学校里历史教师较少,尤其是乡镇学校,基本都是一个教师教一个级部,校内很难做到实质意义的集体备课。区域的集体备课一个学期一般一到两次,也很难解决具体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所以,为了加强青年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每个学年都开展网络教研集体备课活动。这个活动模仿NOC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的形式,由不同学校的两位教师组建备课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一个课题的教学设计,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个人初备。每个青年教师独自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和学生,完成基于课程标准的个人教学设计,并上传到历史论坛或QQ群中。

第二阶段是小组交流。两人备课团队利用QQ进行交流,对两个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亮点和不足,互相借鉴,彼此启发,在观点碰撞中进一步明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意图、教学目标的方向和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三阶段是小组共备。在个人初备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在网络教室中召开以小组备课为主的团队研修活动。每个小组的两位教师通过面对面研讨和网络交流,再进行深入集体备课,取长补短,整合思路,合二为一,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上传到历史论坛中。

第四阶段是组间点评。先通过抽签确定互相点评的两个小组,然后在论坛中互相进行教学设计的分析和点评,并通过QQ讨论组一起交流讨论。

第五阶段是完善设计。组间点评后,每个小组整理出论坛或QQ群中交流的问题,再进一步讨论其他组给予的建议,选择采纳,修改和完善设计。

第六阶段是陈述展示。召开第二次集体教研活动,每组依次上台陈述教学设计整体思路、展示亮点设计和进行反思总结。活動后,把展示的设计成果上传到论坛中,大家继续进行点评和交流。

在这个长程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充分发挥了QQ讨论组和网络论坛交流的互动性和及时性,让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在现实备课中很少能够完成的六个阶段的研讨任务。这样的活动让教师们在体验中学会了利用网络进行同伴互助、促进专业发展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战能力。

三、网络工具促成视频教研,

同步教学促进反思重建

很多乡镇学校地处偏远、规模较小,初中历史教师较少,校内的学科教研活动很难有效开展,到城区参加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也难免舟车劳顿,而且时效性不足,很难及时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为了重点扶持乡镇学校,张店区教研室探索尝试了一种新型教研模式——双向视频教研,借助QQ群进行网络视频教研,经常与乡镇青年教师进行问题研讨和集体备课。

组织网络视频教研的基本策略:聚焦问题、理论引领、案例研讨、实践反思、体验内化。即以问题研究作为任务驱动,让教师们“做中学、学中研、研中悟”。每次视频教研都精心设计和实施,一般需经历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前置准备。如笔者首先通过听课调研,了解每个参与研讨教师的教学情况,再进行评课交流,根据发现的关键问题确定研讨主题,选择材料或案例,设计研讨方案;然后让教师们针对研讨问题,在论坛中初步交流;最后笔者汇总网络研讨的情况,整理出共性问题,细化方案,对视频教研的过程和内容做出详细设计和规划安排。

二是视频研讨。利用QQ讨论组“视频电话”功能进行视频研讨。第一个环节是主题发言,每个教师根据研讨主题,对初次教学设计和评课后改进的二次教学设计进行对比评析,总结收获,反思不足,明确改进教学的措施,也提出问题和困惑。第二个环节是话题交流,针对论坛初步交流中的话题,再通过视频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头脑风暴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行动跟进。把研讨过程资料形成教研资源包上传网盘和论坛,以便教师共享学习;参与视频教研的教师及时回帖交流收获和困惑。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看出,视频教研有四个好处:一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是加强了教研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重建;四是促进了资源共享、智慧碰撞和共享。总之,视频教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较好地解决现实中乡镇学校教师教研需求难以满足和问题解决不及时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教研效率和时效性。

四、微课视频实现翻转教研,

研训一体提高研修实效

为了提高教师培训效果,有必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坚持教师研修有过程、有体验。而网络论坛、微课的出现,就提供了这样的可能。

青年教师课堂微技能培训“课堂导入设计”主题研修活动就是利用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的。

第一阶段是网络自学。如笔者先把《课堂导入如何“抓人”》的讲座录制成微课,传到历史论坛中,并提出网络研修任务和设计要求。之后几天,团队成员通过观看微课学习导入的作用和设计方法。

第二阶段是体验设计。教师根据自学情况,设计出导入片段课,并把设计和课件发到论坛上;大家浏览学习和相互点评;然后各位教师根据回帖意见,进行初步修改。

第三阶段是展示交流。组织集体研修活动,每位青年教师上台进行课堂导入片段课的展示,并现场互相点评交流。最后总结出课堂导入的设计原则和作用,并汇总研修成果。

由以上可见,利用网络论坛、微课,可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培训—体验—研讨—实践”的研训一体过程,让培训前置,让学习效果“行为化”,让教师真正“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研,研中悟”。

五、论坛交流扩大教研成果,

线性及时解决教学问题

为了能够将教研成果迅速推广给广大教师,形成辐射作用,充分发挥论坛的交流功能,通过发起“课例赏析”“对比设计评析”等帖子,将一对一的教研迅速扩展成多对多,将一个教师的问题解决方案在交流中推广给广大教师,让更多教师学习借鉴,及时解决现实问题。

如笔者到学校调研时,听了一位青年教师上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这位教师非常注重知识要素的呈现和建构,虽然设计了学生探究活动,但活动指向记忆效果,依然是死记硬背,不能使学生形成整体认知。而这个问题不是个例,它广泛存在于青年教师中。于是,笔者利用网络论坛组织了一次“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对比设计评析活动,以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和教学改进。

听评课后,这位青年教师根据评课意见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后又通过QQ与笔者交流了上课情况。笔者感觉两次设计都还不太理想,于是亲自进行了设计修改。上课教师针对自己两次设计和笔者修改后的设计,进行了对比评析和反思。之后,笔者将三个设计和教师的反思利用表格呈现(见图1),传到论坛中,发起了网络研讨。青年教师们纷纷参与回帖,对三个设计进行分析和点评,还有很多教师再次进行设计,并把自己的设计与前面设计进行对比评析。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随时关注研讨,对这些交流回帖随时点评,肯定亮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借助这样的教研,教师们在体验设计、对比评析、网络交流中对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也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和反思能力。不仅如此,利用网络进行的对比设计评析活动,更有效扩大了教研成果,让一对一的教研扩展到更大范围,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可见,网络教研实现了在线式研讨和交互式切磋,使专业引领超时空放大,有效助推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六、网络教研伴随赛课过程,

实现以赛促研、以赛带训

优质课比赛、录像课比赛也是教研中的常规活动,而以往这样的活动就是单纯的比赛,教师上课、评委打分、公布结果,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比赛和结果上,影响的大概只有参与比赛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空间,提高教研实效,扩大教研受益范围,张店区教研室不断创新比赛形式,利用网络论坛、网络教研实现了“以赛带训”“以赛促研”。

以2013年初中历史优质课比赛和“百人百课”评选为例。第一个环节是赛前培训。先是教研员把“优秀课例”“学习资源”“培训要求”“参赛流程”等说明上传论坛,然后是参赛教师根据论坛内容进行自学,学习优秀课例和教学理论等,进行课例赏析,为自己的课堂设计做好准备。其他教师也可以参与学习和网上交流。第二个环节是初赛和复赛。通过教学设计陈述和課堂授课,完成比赛主要过程。第三个环节是网络研讨。一是将比赛的录像、教学设计和课件等传到网络论坛中,供所有教师观看、点评,并且教师可以在网上给自己喜欢的课堂投票。二是针对比赛课堂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发起问题研讨的帖子,大家一起交流,寻找最佳解决方式,并达成共识。最后一个环节是资源共享。将优质课的成果放到云盘中,供所有教师下载保留、学习和使用。

这样,通过论坛学习、网络交流,就把一次比赛的影响扩大到所有教师,并且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例评析中,也就把一次比赛变成了培训和教研活动,从而很好地实现了“以赛带训”“以赛促研”。

网络教研不是教育网站、教学论坛和教育博客等平台的简单叠加,而是互联网技术对于教研的全面服务和深度改造。网络教研使一对多、多对多的及时研讨、头脑风暴、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使教研活动介入教学全程,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可以长流水不断线地与教学同步进行;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总之,网络教研是一种非常适应时代要求的教研方式,是常规教研方式的有益补充,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研修研讨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