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切除技术对膝关节复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7-08-25闫威
闫威
(南漳县人民医院 骨科,湖北 襄阳 441500)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以关节炎表现为主,临床典型特征是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膝关节腔积液、肿胀,后期还可出现膝关节畸形、残废、功能丧失等[1]。有统计研究表明[2],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起居习惯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群体;而且本病往往会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关节畸形,劳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日常生存生活质量。因本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具有易复发的特点,临床上多以膝关节复发性关节炎为主[3]。对此临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以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此方法虽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治疗后容易复发,治疗周期长。关节镜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广泛应用于关节类疾病的治疗中,且本技术方法是一种微创技术,易被患者接受,具有较高的认可度[4]。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关节镜切除技术对膝关节复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其综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复发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膝关节复发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5]和排除标准,且自愿接受本项临床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 28例,男 32例,年龄(59.9±2.8)岁,病程(2.1±0.2)年;观察组,女 29例,男 31例,年龄(60.3±2.7)岁,病程(1.9±0.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性资料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方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穿刺抽液,并进行关节腔冲洗,后向膝关节关节腔注射适量玻璃酸钠,被动活动患者膝关节,使药物充分接触关节表面,治疗周期为一个疗程(5次为一个疗程,每周治疗1次)。治疗期间常规服用膝关节炎药物。
观察组则予以关节镜切除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切开并置入关节镜,在关节镜下探查关节内软骨、半月板及滑膜等情况,依据术中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关节腔内的游离体、赘生物进行切除同时清理、修复损伤的软骨、半月板、滑膜等。术后常规冲洗关节腔并注射适量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周期为一个疗程(5次为一个疗程,每周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
⑴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临床症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疗效评定指标;⑵疗效评定标准[6]:治愈:膝关节功能治疗后恢复正常,症状完全消失;显效:膝关节功能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症状不明显或偶尔出现;有效:膝关节活动基本不受影响,临床症状在活动时出现或时有出现;无效:关节功能活动仍受限或临床症状仍然存在或加重;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7]:采取Lysholm创建的膝关节评分系统,由疼痛、不安定度、闭锁感、肿胀度、跛行、楼梯攀爬、蹲姿及使用支撑物等8个项目组成进行评分,分值在0~100分之间。VAS疼痛评分:对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在0~10分之间,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表示疼痛剧烈,无法忍受。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分析
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表1)。
2.2 膝关节功能康复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时VAS,Lysholm评分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后6个月时,上述指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表 2)。
3 讨论
表1 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n,%)
膝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性疾病,以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或伴有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以中老年人群多见。其病理过程主要是膝关节软骨损伤和退变,导致软骨组织纤维化,关节囊增生,关节腔内出现各种病理增生,并最终引起膝关节的肿胀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等。因本病是一种慢性关节炎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消炎镇痛药(如非甾体类消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及近年来应用广泛的关节镜微创切除技术。相关文献报道这些方法在治疗膝关节复发性关节炎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8,9]。
表2 膝关节功能康复指标变化组间比较(分±s)
表2 膝关节功能康复指标变化组间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12个月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6个月时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膝关节功能 VAS评分 P值Lysholm评分(分) (分)对照组 60 治疗前 47.52±4.07 7.12±1.61 <0.05治疗后6个月 68.23±6.01* 5.02±1.67*治疗后12个月 79.91±7.24* 4.01±1.33*观察组 60 治疗前 8.91±4.13 7.58±2.15 <0.05治疗后6个月 71.08±7.12*▲ 4.89±1.36*▲治疗后12个月 90.12±6.27*● 2.16±1.04*●t值 1.208 1.327 P值 <0.05 <0.05
本研究探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与关节镜微创切除技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显著改善膝关节疼痛症状。而在治疗后12个月时,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明显要优(P<0.05),表明关节镜微创切除技术在治疗膝关节复发性关节炎中具有比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更好更持久的疗效,即具有更好的长期效果。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关节镜微创切除术实施过程中不仅清除了膝关节腔内的机械性障碍,还清除了关节腔内的炎症反应,即从根本上阻断了关节炎发作的病理基础[10]。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关节镜切除技术,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复发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有效率显著,具有比传统常规治疗方法更好更持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然而,本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指标较为简单,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临床研究证据,这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方向。
[1]李国,吕贵荣,王传洲.膝关节镜下治疗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2):272-273.
[2]周耀东,刘进炼,张叶松.关节镜技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8):215-216.
[3]梁斌,王华军,王青月,等.关节镜下清理与康复治疗不同分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2(24):6162-6164.
[4]姬树青.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7(6):481.
[5]余家阔,敖英芳,王健全,等.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中重度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适应证探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4):319-321.
[6]王晓梅.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26-28.
[7]张江礼,窦珊珊,王华军,等.关节镜下有限与广泛清理术治疗不同分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3071-3073.
[8]张献忠,李华贵,常炳营.关节镜微创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OA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89-90.
[9]纪伟彬,郭燕庆.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68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4,5(2):111-112.
[10]谢贵杰,甘伟伟,何森荣.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髌股关节炎[J].安徽医学,2014,35(6):79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