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tan髓内钉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2017-08-25杨国强郭岩凤
杨国强,郭岩凤
(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 骨一科,北京 101500)
PFF又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1]。很多患者往往有年老体弱、基础疾病多等特征,易患股骨转子间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2,3]。对PFF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保守治疗存在许多缺陷,且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静脉血栓多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4,5]。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PFF的主要方式,研究表明采用内固定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伤口愈合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且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7]。根据内固定术中固定物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不过对于PFF患者,需要使用手术并发症更少、手术创伤更小、力学性能更好的新技术新材料,其中如经皮加压钢板 (PCCP)和顺行股骨髓内钉(Intertan)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髓外、髓内固定代表性技术[8,9]。本文通过对比,探究了Intertan髓内钉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1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PFF患者128例,纳入标准:⑴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认患者均符合PFF的临床诊断标准;⑵年龄性别不限;⑶患者伤前能独立行走或拄拐行走;⑷常规检查正常,能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⑸至少有半年以上的完整随访资料。排除标准:⑴病理性骨折;⑵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⑶偏瘫等原因导致术前长期卧床;⑷有严重的骨质疏松,不宜接受手术;⑸有精神性疾病,不能配合治疗。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女38例,男26例;左侧40例,右侧24例;年龄 42~94岁,平均(67.8±8.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摔伤59例,均为闭合性损伤;AO分型:A 1型42例,A 2型18例,A 3型4例;合并症: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肺部感染5例,支气管炎9例,脑梗后遗症偏瘫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例。对照组:女37例,男27例;左侧41例,右侧23例;年龄 42~91岁,平均(66.8±6.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摔伤58例,均为闭合性损伤;AO分型:A 1型40例,A 2型20例,A 3型4例;合并症:高血压11例,糖尿病9例,肺部感染4例,支气管炎8例,脑梗后遗症偏瘫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两组上述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平躺在骨科牵引床上,在股骨近端外侧相应部位做长约1.5 cm的纵行切口,插入经皮加压钢板并贴靠在股骨外侧;在钢板中段位置另作长约3.0 cm的皮肤切口,插入固定器将钢板稳定,调整钢板的角度,拧入滑动髋螺钉与骨干螺钉进行固定,冲洗缝合,不放置引流管。
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于骨科手术牵引床上。患肢牵引内收10°~15°并内旋复位骨折,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骨折复位后固定患肢,常规消毒铺巾。于大粗隆顶点近端3.0 cm处行3.0~5.0 cm纵行切口,钝性分离臀中肌触摸大粗隆顶点,插入导针,打开近端髓腔,远端扩髓。置入Intertan主钉,C型臂X线机透视主钉位置满意后,打入3.2 mm导针,插入抗旋转栓,置入螺钉与加压螺钉,锁紧预先置入主钉的稳定螺钉。冲洗术腔止血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平卧位,患肢外展放置,常规使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围手术期指标: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分级标准进行评价:≥90为优;80~89为良好;70~79中等;<70则为差,术后6个月进行评定。
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股骨干骨折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t检验与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经比较分析,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表1)。
2.2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比
术后6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2%,对照组为8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过观察,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切口感染、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8%,而对照组为23.4%,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表 3)。
3 讨论
PFF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约占老年人全身骨折的21%,主要病因是摔倒、车祸等,且女性患者偏多[10]。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内科疾病,其身体耐受性较差。骨折后若行保守治疗,经过长期制动,肢体功能特别是髋关节功能恢复缓慢,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时,应对PFF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1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x±s)
表2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采用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PFF的主要手术方式,在临床上也取得较好的疗效。髓内固定可以提高骨折内固定的整体稳定性,具有抗旋转稳定性;同时可以避免骨折周围组织损伤,促进骨折愈合等[12]。Intertan是一种新型的髓内固定器械,其主钉设计成近侧钉外翻,从而使主钉从股骨大转子顶点插入压紧松质骨,避免螺钉的松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也表明Intertan髓内固定治疗方式能体现生物内固定和微创外科的精髓[13]。
在传统的手术方法中,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难以控制骨折端的加压滑动,过度的加压滑动将导致骨折端的塌陷、颈干角增加、畸形愈合、下肢短缩、股骨颈过度短缩、内固定失效甚至治疗失败。Intertan髓内钉是一种较新的内固定装置,为了克服以往髓内钉的缺点,其可通过齿轮咬合原理,在轴向拧入小加压螺钉的同时可带动股骨头颈部后退从而实现了骨折端的加压[14]。本研究显示术后6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2%,对照组为8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Intertan能够较好地实现骨折端的线性加压,避免头颈塌陷,从而较好地传递人体体重力线[1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切口感染、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8%,而对照组为23.4%,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为此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PFF,是治疗PFF理想的内固定物。
[1]马荣州.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48-50.
[2]张聿.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94-995.
[3]吕荷荣,项少梅,王艮存,等.老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6):628-629.
[4]朱建非,陶伟伟.老年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固定方式利弊探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9):708-711.
[5]陈少明,邱玉金,卢斌.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6):3890-3896.
[6]周稳,严丹,任冬.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治疗的导针定位方案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71-74.
[7]PonceSJ,LairdMP,WaddellJP.Intramedullarynailing in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femur[J].European Journal of Trauma and Emergency Surgery,2014,2(13):1-7.
[8]Gardenbroek TJ,Segers MJM,Simmermacher RKJ,et al.The 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an identifiable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JournalofTrauma-Injury,Infection,and Critical Care,2011,71(1):169-174.
[9]Chechik O,Amar E,Khashan M,et al.Favorable radiographic outcomes using the expandable proximal femoral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hip fractur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J].Journalof Orthopaedics,2014,8(14):110-114.
[10]王建航.新型导针定位器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467-468.
[11]周庆华.MSCT和MRI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1):48-51.
[12]Zhou F,Zhang ZS,Yang H,et al.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versus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 treating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J].Journalof Orthopaedic Trauma,2012,26(3):155-162.
[13]张晓萌,张培训,陈建海,等.创伤骨科髋部周围骨折住院死亡病例分析与对策[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8):679-683.
[14]Yang YH,Wang YR,Jiang SD,et al.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third-generation Gamma nail:which is a better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ichanteric fractures[J].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2013,54(8):446-450.
[15]Fensky F,Nuchtern JV,Kolb JP,et al.Cement augmentation of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cadaver study[J].Injury,2013,44(6):80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