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应加强历史意识的培养

2017-08-24练翠婷

新课程·中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历史意识含义高中历史

练翠婷

摘 要:历史意识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认识而能够对历史内容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能够正确看待历史,并且能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从历史意识的含义,高中学生历史意识普遍缺乏的表现和原因,高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和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意识;含义;策略

一、历史意识的含义

所谓“历史意识”,即人们对历史事物、历史现象有一定的敏感和热情,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有联系现实的能力,并产生一定的历史责任感。可见,历史意识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认识而对历史内容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能够正确看待历史,并且能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简而言之,历史意识固然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现实运用。

二、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

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有了正确的历史意识,就会产生对自己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因此,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有利于推行公民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体验民族与世界的历史,培养国际意识与民族意识;有利于养成和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完善高中生人格。

三、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必要性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其中对历史学科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这表明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全方面的发展、人文素养多角度的

提高。

当前的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意识普遍淡薄,学生的分析、辨别、判断等能力有限,对许多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不能全面客观地去评价。原因主要在于广大教育者仍旧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满堂灌”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教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这与现代教育的要求极不相符,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四、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策略

1.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

于友西认为,“所谓历史知识,是对人类过去的客观存在(即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反映。它以人类的过去为认识对象,是对这一特定的认识对象的主观认识。”可见,任何历史知识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因此,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首先要重视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有关要素,这是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1)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时间顺序”概念

历史学是以时间顺序来构成其学科系统的。时间顺序观念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只有放到特定的时间、空间下进行思考,才能显示出其意义与价值。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教材基本上是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分期方式以及各个具体时期的先后次序呈现的。还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

(2)引导学生准确掌握重要“歷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包括对发生各种历史问题原因的解释,对同一类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等。历史概念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理论概念,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共性和个性等;一类是历史知识概念,它包括教科书里的所有内容。因此,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资料进行提炼的过程,从中提炼出结论性的东西,即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如对于历史理论概念: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由于生产力(铁农具、牛耕)的发展导致旧的生产关系(井田制)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从而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历史理论概念。

对于历史知识概念,如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两个历史概念同属于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划分标准”“传承的方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等方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性的分析、比较。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明白:分封制是以血缘为主要划分标准、以世袭方式进行传承,对中央政权来说,分封的诸侯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则以地域作为划分标准、以皇帝的任免作为主要的传承方式,地方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这样,学生就能够准确把握同类历史概念相同的本质和不同的特征。

2.指导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

于友西等认为:“历史思维是一种从全方位考察社会历史问题的思维,它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整体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是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关键。如在学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节时,可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秦始皇活动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就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方面的活动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掌握: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要把其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思考;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样通过对秦始皇多方面活动的评述和对秦始皇的辩证分析,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意识

历史意识是历史认同的基础,体现着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目标。

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等,让学生分析“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充分了解五四运动中近代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立志成才,把“五四精神”融入今天的“努力学习——我的责任”的学习生活中。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理性爱国。中学生处于思维开阔时期,其认知能力有限,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产生极其错误的思想。教师应该用辩证的思想、理性的思维去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明确告知学生,偏激的、不理智的行为不一定就是爱国的表现,作为学生应该学会理性思考,不该一心只有仇恨,而应奋发学习,包括学习日本先进科学技术,从而使祖国更加强大。通过这样的引导,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意识,提升中学生的判断力和思想境界,这样才能达到对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目标。

五、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追求历史知识的真实性

历史知识不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对历史事实的抽象、概括等主观反映;历史知识不一定是客观历史规律的表达,而是一种主观认知。因而,历史知识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只有将主观置于客观之中重新加以理解,才能对历史事实、历史知识进行再认识。因此,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要准确反映时代风貌和特征,切忌盲目追求课程生活化。

2.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历史课不应该仅仅灌输某些史实、故事、观点,而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体会历史知识的构成和组织原则的认知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联想,逐步发现历史的本质意义,再根据自己的看法,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科学性原则: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要引导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过去,正确地看待现实,从而更好地展望未来,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真正落脚点。

参考文献:

[1]袁崛.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张园.高中历史教学中高中生历史意识培养探究[D].閩南师范大学,2014.

[3]石宏慧.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培养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3.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历史意识含义高中历史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人物 大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虚荣的真正含义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