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可解、再读不可解、复读不必解
2017-08-24杨亭
杨亭
一、案例背景
《雨巷》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雨巷》亦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时年作者22岁。在教学这首现代诗的时候,笔者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了反复仔细的品读。在第一次读完诗的时候,学生发现自己真切地体会到作者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当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品读的时候,学生却又发现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最后在笔者的引领下,学生明白了诗的境界本就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二、案例主题
《雨巷》是一首兼具婉约的中国古典诗诗韵与法国象征派诗风的现代抒情诗。这首现代诗描写了阴沉狭窄的雨巷,孤寂徘徊在雨巷中的独行者,以及那个结着愁怨像丁香一样的姑娘。通过对雨巷、雨巷中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流露出了作者迷茫伤感而又有所期待的情怀。这首现代诗美在朦胧,美在幽深。
三、案例描述
1.初读喜出望外,发现处处可解
(1)学生相互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让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最后,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巧妙总结导入新课。
1927年夏天,黑暗社会动荡不安,白色恐怖暗流涌动。被叶圣陶盛赞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新的纪元”的戴望舒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写就了他的成名之作——《雨巷》。他也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称号。这节课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诗句,步入阴雨蒙蒙的江南雨巷,走进孤寂忧愁的作者内心吧!
(2)学生自读自悟诗歌思想情感,教師引导深入体会
教师为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读,自主地悟。紧接着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引导。具体过程如下:同学们,初读完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体会,大胆地说一说吧!
学生甲:“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暗喻当时“黑暗而又沉闷的社会”。
师:“黑暗而又沉闷的社会”怎么能比作“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呢?你能说具体一些吗?
学生甲:“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里没有阳光、没有欢乐、没有声音,人们处在黑暗的社会里,自己的欢乐无从谈起,自己的心声无地诉说,自己的内心无比阴郁。
学生乙:“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
师:作者为什么偏偏要用“丁香”来象征自己的美好理想呢?
学生乙:作者用“丁香”来象征自己的美好理想,显然是受到了一些中国古代诗词作品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就是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愁怨”一词正是作者愁苦与惆怅心情的自然流露。
【通过初读这首诗,学生喜出望外地发现这首诗很好理解。】
2.再读无比纠结,发现处处不可解
(1)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再次品读这首诗
每个学生都怀着作者那样的双重情愫,入情入境地再次品读了这首诗。
(2)在再次品读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重新理解这首诗
学生甲:“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作者在描写现实中的场景。作者独自一人,在阴雨蒙蒙的江南雨巷,撑着一把油纸伞孤独地行走。看着悠长的、无尽头的雨巷,作者孤独、惆怅的心情悠然而生。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样的体会。那么,你现在又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甲:当我再次读完这首诗的时候,我又觉得作者描写的这些场景是虚幻的,是作者想象中的。这些场景到底是虚还是实?我好纠结!
学生乙:的确如此!“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我第一次读完的时候,觉得这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是作者想象中的,可我再次读完的时候,我又突然觉得这个姑娘是真实的,是作者在雨巷中真实遇着的。这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到底是实还是虚?我也好纠结!
【通过再读这首诗,学生无比纠结地发现这首诗很难理解。】
3.复读心静神宁,发现根本不必解
教师让学生屏住呼吸、心静神宁,又一次地品读了这首诗。读完之后,学生又进行了汇报。
学生甲:“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发现作者独自行走在寂寥雨巷的场景如梦如幻,却又真真切切。这个场景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那种希望与失望并存的心情自然流露了。
学生乙:嗯!我也有同感。那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亦或是真实存在的,亦或是虚无缥缈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那种幻灭与追求同在的心情愈加真实了。
【通过反复读这首诗,学生心静神宁地发现这首诗的有些地方其实不必去刻意地理解。】
四、案例反思
古人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亦是如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了:在学习诗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必要去刻意地解释每一个字词,强力地理解每一种意境,我们要在深入了解诗作写作背景的前提下,从整体上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即便是体会作者的情感,每个人的体会也是不同的。因为诗,本就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