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低效合作 彰显课堂活力
2017-08-24刘妹
刘妹
摘 要:高中英语目前普遍推广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其优势和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低效现象,例如学生小组合作被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小组讨论频繁使用中文、学生合作不充分、小组合作范围狭窄、评价不合理、分组不科学以及合作的无意义性等。据此反思得出提升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包括通过科学的小组合作机制,如科学分组、明确小组分工、科学评价小组合作;通过提高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如培养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本质的深刻认识、进行课堂教学任务合理设计、进行合理的小组合作课堂实施和课后总结;通过培养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技巧等等。对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实证研究,最终验证了以上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小组合作;低效;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并且通过小组的互助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但是小组合作的低效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小组组建不科学,成员分工不明确;合作流于形式,内容和时机选择不当;教师缺乏合作计划和准备,课堂组织、调控不力;缺乏科学评价体系;课后反思不足等等。许多学者对小组合作的低效问题已经有一定的关注,例如,刘涛、夏飞华用观察法探讨了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曹鸿娟用分析、归类法剖析了中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详细探讨了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失效的现象与根源。本文将对小组合作教学的低效现象进行研究,深入探讨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低效现象
由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大力推广,中山市大部分高中目前都已经在广泛使用这一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小组合作目前存在不少低效现象。
(一)学生被动合作,课堂冷场不活跃
老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时,常发现学生参与不积极,不愿主动合作,导致教室里师生面面相觑,无人讨论,合作流于
形式。
(二)學生参与度不均衡
学生参与程度相差较大,参与度较高的主要是性格外向或者善于表达的学生。另外,擅长或喜爱英语的学生参与较多。此外,小组成员间是否融洽、对话题是否感兴趣等也都对参与度有影响。
(三)小组讨论频繁使用中文
据观察,很多高中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语言使用习惯,大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英语能力原因,或由于偷懒,在小组讨论中热衷使用中文而放弃使用英文。这就完全背离了教师设计小组合作的目标之一,即创设条件让学生使用英语。
二、反思及解决高中英语小组合作低效性的策略
针对小组合作低效现象,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小组合作机制不科学、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以下就上述方面进行
分析。
(一)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1.科学分组
在开学初统筹安排分组,根据全班同学的学科成绩水平、性格特点、性别、表达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分组,最终达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一般每组4人,成绩为A、B、C、D等级,达到“成绩互补、性别均衡、能力互补、性格互补”。
2.明确组内分工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比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纪律员等。分工如下:
小组长(A学优生,辅导者):负责统筹全组大小事宜;
发言人(B中等生,监督者):向全班或教师汇报合作结果;
记录员(C被辅导者):负责记录小组活动;
纪律员(D被辅导者):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并管理组内纪律。
可以要求组内成员每两星期轮换角色,便于培养合作协调的能力。
3.多元化的小组评价
对小组活动进行多元化评价,从教师评价、小组自评、组员互评、小组测验成绩进步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成绩的评定。
(二)提高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1.合作教学的合理设计
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课堂应经过老师的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等等。教师备课要用心研究教材,使合作教学内容既有探究性、可行性,也具备趣味性、开放性。教师应精心设计需要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抓住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设计有价值的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值得进行小组合作的问题主要应该是以下情况:(1)当学习的知识具有更大的延展性时;(2)当探究知识的方法不止一种时;(3)当问题具有挑战性时;(4)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糊时;(5)重点与难点。
2.合作教学的课后总结
小组合作应进行课后总结,包括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小组进行具体指导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对所得信息进行反思,进而对各小组做具体的指导,以促使小组成员反思和改进。教师和学生及时的课后总结有助于形成小组合作的良性循环。
(三)培养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建立互学互助的关系,在合作中培养同伴关系,在竞争中提高个人能力。适时运用各种奖励肯定、组间评比竞争等来提升学生对小组合作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和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工具,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的能力。
(2)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组员们在讨论中很可能意见上会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讨论求同存异,形成最终方案。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
(3)学会表达和汇报。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主要训练学生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二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只有有效地表达和倾听,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关于汇报总结方面,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代表小组而不是个人,汇报小组合作成果时,推荐用“有的组员认为……有的组员认为……最后经过协商一致认为……”的方式来进行汇报,这样既是对每个成员观点的肯定,更是展示团队最后讨论成果的最佳方式。
三、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存在小组合作教学低效的现象,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三大策略来解决:一是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机制,如科学分组、明确小组分工、科学评价小组合作等;二是提高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如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本质的深刻认识的提升、课堂教学任务的合理设计、小组合作课堂的有效实施以及科学合理的课后总结等;三是培养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和技巧等策略来解决。相信广大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一定能更进一步解决小组合作低效性的问题,实现合作学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覃克祥.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行动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1.
[2]曹鸿娟.中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J].英语辅导(疯狂英语教师版),2006.
[3]刘涛,夏飞华.影响小组合作活动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
[4]施盛华.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失效的现象与根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
[5]郑保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J].教育评论,2005.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