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知识引领和情感交流
2017-08-24刘澈
刘澈
摘 要:美术教学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教育的不同阶段和各个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美术学科在现阶段学校以升学为宗旨的影响下,其真实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很多教师都在强调学生如何如何,却很少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针对这种现状总结几点与同行共享。
关键词:美术教学;知识引领;情感交流
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教师要让美术的美时刻唤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热爱和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做到有的放矢。无论在教学的哪个环节教师善于引导都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前提。
二、教师要有效利用电教设备,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美,领悟美,才能用心接受新知识,并创作美
学校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设备,每个班级都配置了先进的功能电教设备,而且美术也有配套的教学光盘,这样可以让备课更轻松,课堂更吸引学生,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挖掘教材,但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很好地利用设备。
课件教学资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喜欢上美术课,但是每课的课件都是图片,时间久了,学生会感觉乏味,教师也会感觉有些课程内容不适合用图片,所以教师在闲暇的时间可以下载些视频让学生观看,时变时新,新颖的东西总会给自己和学生灵感,并让其乐于接受,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三、教师基本功的演示环节,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内心受到感染,更愿意接近和尝试
很多教师有了课件,就不再去演示,因为美术的特殊性,要准备很多的用具,所以一课件一堂课的现象比比皆是,布置下去的作业有的学生虽然看了课件提示步骤,但还是无从下手,就会问老师,不止一个地问,老师就需要逐个回答,既浪费时间又显不出知识的重要性。美术属于直观教学,应通过直观授课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
四、细节决定成败,每位教师都应该多学习,充实自己的内涵
都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仅仅是为了教学。当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就会厚积薄发,闲暇时间练字、画画、读书,都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在课堂上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突如其来的问题,让你手足无措。记得有一节课,教科书上有一个字学生不认识,学生在课堂就直接问出来,我当时没回答上来,就说课下老师回去查查字典,这时候有学生直接读出了这个字,我马上表扬了他,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老师你怎么不认识这个字呢,是在考验我吧?”这句话说出来,我感觉更无地自容了,以后再去上课,把所要接触的文字都看一遍,对于不确切的读音就去查字典,及时解决。虽然只是一个小的环节,但是足以说明教师的认真,对知识的负责。
五、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快乐自由地学习。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给教师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
教材不断更新,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给教师很大的空间可以驾驭教材,做适当灵活的调整。在教《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物体空间表现的几种方法:前后遮挡法、焦点透视法、物象上下安排法、散点透视法、主动式表现方法,这几种方法学生剛开始学习会混淆,有些不理解,运用得不是那么准确,那么,在这次授课中,我调整了教材课时安排,用了2课时,第一课时在教室上,认识了几种表现方法,用第二课时安排一节室外写生课。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室外写生课的,学生就是在教室里完成本节课的内容,限制了学生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阳光,感受自然。
我们都会感觉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有时老师感觉很累,但学生不见效果。但是美术课不是,学生只要有兴趣就愿意去尝试,在活动和快乐中获取知识,所以我感觉只要教师做足功课,比如认真地备一节课,认真地制作一件范画作品,精心地组织语言,都会给学生以启示。学生也许不会创造,但是可以去模仿,只要能让他们的手、脑动起来就会有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感悟。教师若放松自己,学生必然就更放松自己,所以教师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是自身修养还是经验,践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