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提供金融教育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2017-08-24赵海荣

时代金融 2017年20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高职院校对策

【摘要】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通过金融教育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高个体的金融素养。在这个领域,金融类高职院校是大有可为的,既可以帮助提高目标群体的金融素养,也会给高职院校本身带来益处,形成双赢的局面。高职院校在实施金融教育时,应注重与金融机构合作,确定培训的目标群体,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同时要注重培训效果的检验和反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普惠金融 金融教育 对策

一、实施金融教育的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较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不断深入和落实,要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供给侧改革能否有序推进并取得相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金融业的发展和配合。“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金融供给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新的金融需求的需要,存在着金融有效供给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不匹配问题,表现为现阶段实体经济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与传统金融供给单一化、同质化的矛盾,产能过剩行业金融资源配置过多与新兴经济金融资源配置不足、成本较高的矛盾。”[1]所以,金融行业同样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解决金融需求与金融有效供给的矛盾。

其实,在需求侧也同样存在金融有效需求的问题,只有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供需的平衡。深化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使得金融排斥群体也能够公平合理地获取所需的金融服务。某些群体之所以会被金融排斥,原因之一是部分个体金融知识和常识的缺乏,对金融市场不了解,无法熟练使用和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因此,发展普惠金融的措施之一就是从金融需求侧入手,通过金融教育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高特定群体的金融素养,增强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这个领域,金融类高职院校是大有可为的。高职院校实施金融基础教育既可以帮助金融排斥群体获取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又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我国金融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金融基础教育严重不足,存在着金融基础教育缺位,金融基础教育体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

(一)没有将金融教育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充分认识到金融教育在个人和家庭金融稳定方面的重要性,修订了2006年出台的“金融扫盲国家战略”,将金融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了金融教育战略的制度性框架。这个战略旨在帮助年轻人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建立金融知识、技能和习惯,并为他们成年后规划支付大学学费、重塑职业生涯早期的金融需求、退休后的财富管理等。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政府还没有将金融教育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金融教育战略总体框架,缺乏短期和长期的规划,没有提供金融教育实施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相关利益机构缺乏协调

实施金融教育需要个相关利益机构协调合作。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机构作为实施金融教育的牵头人,“一行三会”只是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开展一定的金融教育工作。大多数金融机构主要针对其目标客户群体开展以营销为主要目的的金融教育活动,其他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在这方面基本是空白。金融教育的相关利益机构相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远没有形成金融教育的有效治理机制和体系。

(三)金融教育理念模糊、内容不全面

虽然金融机构都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开展一些金融教育活动,但大都以营销为目的,偏离了金融教育的本质,即传播金融基础知识、维护消费者权益、培养消费者风险意识。而且,相关机构实施金融教育的渠道单一,教育的覆盖面有限,提供金融教育的时间比较集中,缺乏可持续性,教育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三、高校教育机构提供金融教育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发展和普及金融教育,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动员整个社会参与。高职院校具有其他机构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既可以帮助提高目标群体的金融素养,也会给高职院校本身带来益处,形成双赢的局面。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将会成为金融教育的第一受益人

金融教育的培训者除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以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特别是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初步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经过进一步培训,学生们会成为掌握专业知识的培训师,他们可以缓解金融教育中师资不足的问题,成为有益的师资补充。通过金融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的实施,一方面这些金融知识会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使其生活受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其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理论和实际相互印证,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担任金融教育的培训者和施行者,有助于积累相应的社会经验,提高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有了跟弱势群体互动的实际经验,能够对社会需求更加敏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金融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学生积极参与金融教育的教学过程,可以使他们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习者需要学习什么内容,能够适应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如何克服和解决学习困难。

(三)高职院校实施金融教育可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高职院校可以将金融教育培训列为学生的必修科目或社会实践科目,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时间和提供便利,这样整个培训项目可以以一种有组织和时间规划的方式执行,以保证培训的效果。此外,由高职院校统一组织安排,保证培训具有可持续性。因为金融教育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学校每年都可以保证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这类培训项目。

(四)由高职院校提供金融教育可以节约培訓成本

金融教育培训的成本主要包括交通费用、培训师资费用和资料费用等。如果由高职院校实施金融教育培训,学校可以负担一部分成本(或由财政补贴一部分),其他主办或合办机构支付一些学生实习费用、交通费用和资料费用即可,这样既节约了公共资源,也减轻了相关机构的负担。

综上所述,由高职院校承担金融教育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以实现政府、高教机构、社会、学生多方共赢的局面,保证金融教育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四、高职院校提供金融教育培训的对策

金融教育是获取金融知识和技能的一个过程,它可以使人们做出更有效的金融决策,改变人们的金融行为,建立信心。金融教育的范围包括从金融知识普及到对金融产品、服务、市场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2]金融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基础知识教育,帮助人们认识基本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如存款、贷款、汇款、股票、债券、保险等,使人们具备基本的理财知识和常识,能够合理安排家庭的储蓄、消费、贷款等;二是培养风险意识,能够正确识别各种金融产品的风险,清楚金融市场中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能够做出理性的金融决策,能够运用简单的金融工具规避风险;三是了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高职院校具体实施金融教育培训的做法包括:

(一)确定金融教育的目标群体

高职院校需要跟当地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互助协会等金融机构如合作,确定每次培训的目标群体。培训的目标群体可以是某类人群(如在校大学生、女性、老年人等,也可以选择一个村庄或社区开展金融教育培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大学生也属于金融排斥的对象。目前,频频发生的“校园贷”事件就是大学生群体受到金融排斥的问题的反应。大学生之所以受到金融排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没有固定收入,当有融资需求时,无法从传统的、正规的金融渠道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于是只能通过非正规渠道,以更高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二是很多大学生缺乏最基础的金融知识,没有风险意识,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很容易被各种高利贷机构诱骗贷款,从而陷入债务泥潭而无法自拔。因此,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应该把大学生群体纳入金融基础教育的范畴,开设金融基础知识或理财知识类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将金融基础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其走上社会后能够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储蓄、消费和贷款。

(二)确定金融教育培训内容

在培训开始前,由实施培训的高职院校对目标群体进行入门测试,根据其掌握的金融知识程度、存在问题、合作机构的需求等确定金融教育培训的内容,这样会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例如,对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可以从最基础的金融常识入手,介绍一些简单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如何获取小额贷款等等。然后,由合作金融机构和高职院校共同开发培训资料,对参与金融教育培训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确定培训师资,安排培训课程,筹备相关培训事宜。

金融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每次培训的目标群体和金融机构的需要安排一个或若干个题目。考虑到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和培训效果,每次培训题目不宜过大,内容不宜太多。

(三)金融教育培训效果的反馈和检验

培训项目结束后,通过笔试或问答的方式测试目标群体对金融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训效果。还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让被培训者到合作金融机构办理相关的金融业务,如开户、存款、汇款、小额贷款、保险等业务,检验其学习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目标群体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意见,为今后不断完善和改进金融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海荣.互联网金融与金融有效供给的关系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53-57.

[2]赵海荣.普惠金融与金融教育关系研究[J].科技与财富,2017(1):51-54.

基金项目:本文来自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校级课题LJZY2017106。

作者简介:赵海荣(1974-),女,汉族,经济学博士,辽宁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宏观经济。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