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高效开展一堂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2017-08-24叶万杰

新课程·中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

叶万杰

摘 要:新课改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科目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教师来说,定期开展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程是必须的。作为一名任教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在对复习建议的文献进行搜索时,发现大都对复习方法进行了阐述。在此另辟蹊径,对复习课的整个进程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正成为一门热点学科,作为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整合进行学习的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学科对教师进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要高,不然无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否则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要求下,笔者认为定期开展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是必要的。在对相关资料整理之后,笔者在此对开展高效的复习课做出浅论。

一、定期开展复习课的意义

遗忘是指记忆内容不能被主体所保持,或提取记忆内容时存在困难的现象。影响遗忘的因素包括时间、记忆内容的性质与数量、学习材料对于个体的意义、学习的程度、学习者的态度、学习顺序的先后等。简单来说,对于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而言,他们是否愿意学习、学习的程度、学习的顺序、学习内容的多少等,都会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内容是否会被遗忘有所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为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使他们能够切实从历史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应定期开设一堂历史的复习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不使其产生遗忘。定期开展复习课的意义

包括:

1.对于学生完善知识架构而言

建构主义教育学家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已建构起的知识架构,

学生应主动进行知识内容的同化,用所学新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复习的过程,正是为了对学生用于架构自身知识的材料进行“精修”,让知识结构更加牢固。复习课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复习提供规范的引导和辅助,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高效的复习,促进学生知识架构的完善。

2.对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而言

我们经常说“打基础”,事实上这种基础就相当于学生知识架构的根基。一栋高楼大厦是否稳固,关键在于根基是否扎实。遗忘既然是无法避免的,那么为了克服遗忘,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联系前人的成果,研究出一套复习的策略,用遗忘的规律进行复习和记忆。也就是说,根据个体的动态发展开展复习课堂,从而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提供帮助。

3.对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而言

对于教师而言,复习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方

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会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必然要考虑到每位学生的掌握程度。对于那些对学习内容掌握较差的学生来说,复习课堂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帮助他们将模糊的知识明晰化,使被遗忘的知识重新识记起来。对于对学习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说,起到巩固理解作用的同時,可以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取得更高的成效。

二、开展复习课的具体过程

在对开展高效课堂的意义进行浅析之后,我们已然明确了复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推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开展复习课既然能获得教与学的双赢,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其应该引起师生的共同关注,从而使复习课堂成为新课改要求下的新型高效课堂。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复习课的高效课堂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教师总结—小组活动—教师总结”这四个步骤来开展。具体操作如下:

1.小组讨论,划出重难点

(1)按成绩分小组

在探究式学习的指引作用下,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知识经验、学习成绩等作为分组的依据,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分组的目的在于为学生通过合作进行知识的探究做准备,使小组内成员能将彼此的知识经验相融合,让知识的探索过程、结果均有所成效。

(2)选择小组负责人

在学习小组安排完之后,教师要求每小组学生通过自荐、推荐、选举等多种形式选择一名小组负责人,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有一个主要的负责人。负责人的职务是做好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负责人的存在,对于教师任务的布置、学生学习的反馈均具有重要的传递作用。

(3)按小节分配任务

在以上两个准备工作完成后,历史与社会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章节在小组内给成员分配任务,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到课堂复习的进程中。如一个小组有6个人,教师在进行“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这一单元的复习时,可以要求每两名同学对同一课的内容进行重难点的总结,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中切实参与到复习课的课堂中。

(4)负责人课堂总结

小组之间对重难点的总结必然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小组中的负责人在课堂上用一些时间将自己小组内的总结成果进行展示,从而使班级中每位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都能为他人所知晓。当然,此过程要受到教师的限制,不可占用过多课堂时间,每位负责人在发言时不接受提问、交流等。

2.教师总结,确定重难点

(1)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

在负责人在课堂上进行自己小组内的总结之后,教师应首先对各位同学所总结的重难点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总结重难点时的参与程度,课堂上负责人在发言时其他人的纪律问题以及各小组所总结重难点的质量高低。教师在课堂进行过程中进行评价,一来可以规范课堂纪律,二来能使后续的课堂更具高效性。

(2)将备好的材料进行展示

在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之后,教师应将提前准备好的本章节的教学目标要求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标准,从而使学生能在正确的指引下进行后续课堂的复习。“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这一单元的重难点,笔者总结如下:

①列强的侵略(时间、侵略国、危害、启示等)

a.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②顽强的抗争(时间、代表人物、阶级、意义等)

a.虎门销烟、黄海海战;

b.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3.小组互相设置考查题目

(1)对规定章节重难点进行记忆理解

由于是复习课堂,教师应考虑到此课堂是否具有高效性,其评判的标准在于学生是否切实通过复习使所学的知识内容得到夯实,还应考虑到学生在课后是否会根据课堂上所接受到的复习指导而进行复习。因此,在教师提供了复习的标准之后,接下来的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就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背诵和记忆了。

(2)根据记忆内容分配出题任务

在学生的记忆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之间互出题目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查了。由于这一过程不宜耽误太长时间,且每个小组成员在总结重难点时的任务不同,教师可以据此分配学生的出题任务:负责总结同一课内容的两名同学,仅需根据这一课的内容出题,包括两道选择题和一道大题。

(3)小组交换所出题目进行测试

学生出完题目之后小组之间交换题目,进行小测,从而使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像考试那样解答题目。课堂测试不像正规考试那样严格,却也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认真做题的环境,让学生能摆正心态作答。

(4)计算分数小组成绩进行评比

测试结束之后,小组之间将试卷换回,并交由出题人进行判卷。教师将各小组的这三课知识内容测试的总成绩进行评比。笔者在自身教育工作中发现,学生对第三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要高于前两课。笔者分析,或许是因为条约内容比较容易记忆,也或许是因为外国侵略的这些国耻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4.教师根据课堂表现进行总结

复习的最后,教师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进行归纳和总结,并

为巩固课堂效果布置相关复习作业。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在学生讨论、背诵、小测的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巡回观察,从而为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做好准备。

在笔者搜集到的资料中,大量的学者对复习的策略进行了探究,而尚未對复习课堂做出论述。作为一门新课改形势下的基础课程,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的复习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复习策略是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采取的复习措施,而由教师组织的复习课堂,则可以充分利用课上时间为学生提供复习,因而在此文中,笔者通篇在讲述自身教育实践中的一节复习课堂。希望本文能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将复习策略与复习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历史与社会这一科目上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永强.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研究:以人教版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

[2]立中君.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初探[J].文理导航,2010.

[3]王金花.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14.

[4]吴景珏.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效复习的策略[J].读与算(教师版),2014.

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初中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