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简意赅,将人物立于纸上

2017-08-24许云彤

新课程·中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文言文

许云彤

摘 要:记叙文虽以叙事为主,但事情的主体始终是人,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记叙文的重点。中国的文言作品如恒河沙数,其中写人的经典作品亦不胜枚举,为从传统的作品中汲取精华,拟在分析经典文言作品的基础上,从抓住人物的典型性格入手,通过分析选取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例、人物描写及正侧结合的运用等方法,挂一漏万,希望能在习作教学上有所裨益。

关键词:文言文;写人手法;人物性格

在我们的写作中,人物在文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文章中描摹出一个生动形象的人物会使我们的文章流光溢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是描绘人物基本的方法,在文本中,我们还要学会灵活地运用。文言文似乎离我们的写作非常遥远,但是我们的古人就是运用文言文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文言文是古人的作文,其语言的形式变化了,但是写作的方法还是相似的,所以仔细品读文言文,能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很多启示。

一、抓住人物最本质的性格特征

人物是立体的,一个人有很多的性格特征,但是我们的作文篇幅有限,不能将人物的性格全面地展示,面面俱到,其结果往往是点到即止,所以我们可以选取人物最具有特点的性格特征进行重点描摹,使得文章有突出的重点。

如《曹植聪慧》。

原文: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

译文: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及其他诗词歌赋几十万字的文章,善于文章写作。太祖曹操经常测试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論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怎么会请人写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曹操感到十分惊异。

选文篇幅短小,却蕴含很多写作的技巧。题目为《曹植聪慧》,选文便全部描绘曹植的聪慧,并没有用多余笔墨来写其他。第一句通过曹植年幼就能背诵《诗经》《论语》等几十万字的文章,表现曹植幼时即聪颖非常。接下来围绕“善属文”展开,善于写文章,其后就运用事例表现他的“善”。曹操认为曹植的文章是请人写的,其背后的意思是文章的水平超越了曹植年龄能写出的水平。而曹植的“援笔立成”表现写作的速度之快,“可观”又体现其拥有一定的写作水平,二者共同表现曹植“善属文”,以此体现主题“聪慧”。

上文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写人必须围绕主题,所选取的材料也必须是表现此主题的。

二、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例

我们一旦确定要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就要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所谓典型事例,就是这个事件最能反映人物的某个特征。如上文,要表现曹植聪颖,“善属文”就选取铜雀台写赋的事件,曹植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异于常人的文章。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中,有一篇叫做《幼时记趣》的文言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围绕“趣”字,便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和鞭打蛤蟆,以此表现作者幼时的趣味,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新颖又颇有趣味之感。所选取的事例最好是生活中的某些让人忽略却又真实存在的片段,这样读者读起来更容易产生共鸣。

围绕人物的典型特征,抓住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或者生活的瞬间进行细致的刻画,表现人物形象,体现作者感情,文章会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有效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们在表现人物形象时最常用的就是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法,如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陈涉世家》中,作为农民,陈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句话很好地反应了当时作为农民的陈胜揭竿而起的勇气和魄力。这五种方法的确最能表现人物的特征,但是让我们笔下的人物“立”起来,还要注意将这些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所谓“相由心生”,外貌和人的内心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都是相统一的,根据外部环境的刺激,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怎样的心理会对应怎样的言行举止。要让人物立体鲜活,仅仅只停留在一种状态会使文章较为单调,此时设计事件的冲突,根据事件的变化表现心理状态、神态、语言、外貌的变化,这样人物的形象就不再是纸上的平面图景,而是鲜活的、立于纸上的人物。

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课本中,有一篇文言文《黔之驴》,这虽然不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这是一篇寓言,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驴和老虎的故事,我们可以学习柳宗元的描摹手法。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文章最生动之处就在于随着老虎对驴的认识不断地加深,老虎的心理和动作不断变化,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其间穿插老虎的神态,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如同人一样饱满鲜活的老虎形象。

在写作过程中,围绕“变”,根据事件的发展、冲突,将心理、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有机结合,使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抓住“变”,但是要以“不变”为宗旨,抓住不变的人物性格的本质。这样,人物的形象才是站立起来的,才是跃然纸上的。

四、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常言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是自卖自夸的效果远没有第三者甚至是来自于对手的夸奖效果好,所以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就会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如《荀巨伯探友》。

原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这篇文章,运用对话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代朋友身死,其后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贼“谓”和“还”突出荀巨伯的“义”,栩栩如生,颇具震撼效果。

全方位表现人物,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將单一的形象变得圆润而富有生气。

写出一个立体的人物,一定要确定这个人物的典型特征,并用典型事例来表现,而这样的典型事例往往是生活中的片段,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再加上各种写作手法,通过事件冲突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变化过程,但始终遵循性格稳定性的原则,即始终围绕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文言文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勤学勤读勤思,相信我们能从文言文中看到很多精彩,也会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刘勰的《文心雕龙》、曹丕的《典论》和陆机的《文赋》等,其中都有大量的古人对写作理论的研究,让我们在古人的文学精粹中获取文学创作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魏杰.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三把金钥匙[J].北方文学,2010(3).

[2]陈锦才.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J].写作,2010(6).

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文言文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何为“言”,何为“文”——从“言、文并重”看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
文言文阅读新思考
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