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特征及其在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17-08-24闫亮
闫亮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古诗词的教学向来都是语文教育的关键内容,其既传承我国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使历史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条件。现阶段我国高中对古诗文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同学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不浓,严重阻碍了同学们学习质量的提升。然而,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使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得到提升的同时,提升老师的教学成果就显得十分重要。微课本身源于互联网的发展,在高中古诗文课堂上得到引用,能够有效推进信息化教育的进步,同时促进同学们古诗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微课的主要特征
(一)微课具有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的特征
对于传统课堂来说,其具有较为广泛的教学内容。然而,微课在高中古诗文课堂的应用,可以使教学的内容得到聚集,问题的主体得到突出,更加符合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需要。微课的应用能够使教学内容中某方面知识得到重点的体现,例如教材上的难点以及重点问题。微课还能够将教学中某方面的教学阶段或主体得以体现,和传统繁杂的教学内容相对比,微课体现出其更加简单精练的教学内容。
(二)微课具有资源容量相对较小的特征
对微课的资源的大小而言,其中的微视频再加上相关联的辅助材料,总体容量也不过才有几十兆大小。微视频的格式应该是能够支持互联网在线进行播放的相关格式,让老师与同学们能够方便、流畅的观看微视频,以及相关辅助材料的查阅;同时也能够把整个学习包方便的存储在各种移动设备中,方便老师的查阅、探究以及思考。
(三)微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使课堂教学得到及时的反馈
由于微课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内使老师进行没有学生的授课活动,让老师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其他人对自己教学内容设计的反馈,获得一定的评价信息。这种方式相对传统课堂教学中,授课以及获取评价的过程要短许多,拥有一定的及时性。再加之课前阶段的同学们进行小组内部预习,让其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共同提升,很大程度的降低的老师的教学压力,不再害怕课堂教学情况的不理想,也不用担心考评会使同学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有关古诗文教学存在以下几点实现状况。第一,古诗文教学形式的单一,导致同学们对其学习缺少兴趣。在高中古诗文的教学中,老师大多运用传统教学形式对古诗文进行讲解与分析,其中最基本的流程可分为:老师的讲解和翻译,结合同学们的记载以及背诵,通过对古诗文记忆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很难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其对古诗文心生厌恶,以此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第二,老师的教学模式流于形式。高中老师对古诗文讲解的形式较为单一,也比较单调,阻碍了同学们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同学们以为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其积极性的明显下降。第三,同学们较为被动。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同学们一直受到了思想的局限,对古诗文一味的背诵,根本没有体会到其内在的含义,使古诗文课堂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三、在高中古诗文课程中应用微课的相关建议
(一)微视频的制作质量应有所提升
在老师进行有关古诗文微视频的制作时,应该将视频的录制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并科学的结合相关的图片和手写板,以及大屏幕与手机等辅助工具的应用。老师还需要掌握较为熟练的微视频相关的制作技能,以及多媒体的剪接与处理。在微视频的录制时,老师要保证穿着的整洁、语言的流畅、态度的亲切以及要保证录制效果的清晰。
(二)微课的使用要注重古诗文教学内容的重点
在高中古诗文课堂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对其内容没发做到全面的讲解,因此,要注重其中重点的内容,并把教学的内容科学的进行衔接,让同学们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准确的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有关苏轼的《赤壁赋》一文的时候,其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能体现出苏轼与好友在夜间畅游赤壁,在泛舟的过程中,以景色抒情,并将情感寄托在景色中。其中“托遗想于悲风”就是苏轼转借友人之口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及思想得以流露。结尾描述“不知东方之既白”是作者对文章开头描写的对应,同时体现出苏轼泛舟游船的快乐,已经超越了得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三)微课的使用应该要合理进行内容的取舍,让主次得以分明
微課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老师录制微视频的时候,需要对教学的重点进行明确,把古诗文的重点一级难点问题的得以突出,明确侧重点是什么。例如经常在考试中出现的各种古诗文名句,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较为流传的著名古诗句。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古诗文的课堂上运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应用微视频自身简洁精悍的特点,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在线播放,使教学的目标得以明确,还能够不局限于课堂之上,让同学们自由进行观看。微课的运用,能够使教学的重点内容得以突出,并能够有效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使其自主的学习。但是,微课的使用仍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只能够当作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