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存款成本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2017-08-24刘念

时代金融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摘要】近21年来,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完成和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逐渐收窄、存款流失逐步加剧,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存款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上市商业银行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例,从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定价及存款结构等角度审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成本升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存款成本上升的建议。

【关键词】存款成本 利率市场化 存款定价 存款流失

一、存款成本概述

商业银行存款成本是指银行对客户存款进行的与存款相关的一切必要支出。主要包括利息成本与非利息成本。其中,利息成本是指银行按约定的存款利率在存款到期时给予存款客户一定的报酬,即存款利息。非利息成本又称经营成本。主要包括:一、职员的工资及相关支出。例如,服装费、培训费、伙食补贴等费用。二、存款网点的租赁费、装修费、水电费。三、存款网点固定资产及设备折旧费。四、为吸引大客户存款的公关费。其中,经营成本的第四项与利息成本属于变动成本的范畴,其成本支出大致随存款规模的变动而呈同方向变动。而营业成本中的前三项则属于固定成本的范畴,其成本与存款规模的大小关系不大。因此,存款成本的大小与存款利息以及公关费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二、上市商业银行存款成本上升的原因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助推动作用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于90年代,尤其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到目前已有17年的时间,特别是央行在2012和2014年进行三次非对称降息,以及2015年连续五次存贷款利率下调,并取消了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管制后。对存款市场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存贷款利率水平呈下降趋势。若存贷款利率同比下降,存贷利差不变但正由于非对称降息的实施,贷款利息下调的幅度大于存款下调的幅度,即导致存贷款利差收窄。其次,不断地调整存贷款利率上下限。主要表现为由扩大存款到取消利率的上限浮动范围、由限制到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将贷款利率交由市场来决定。在借贷双方利益权衡下会无形中拉低贷款利率,会进一步导致利差收窄。

(二)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利率管制的放开,各类银行在存款定价方面分化严重。从2016年A股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来看,国有银行在存款利率的定价上保持应有的克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7%,是基准利率的1.17倍。然而,对于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一年期存款定价分化严重。股份制银行中除了招商銀行定价1.75%外,其余各股份制银行都在1.95%,是基准利率的1.30倍。平安银行最高达到2.00%,是基准利率的1.33倍。而城商银行高息定价现象更为显著,其一年期存款平均定价为1.99%。其中,无锡银行最高达到2.27%,是基准利率的1.52倍。这种盲目性、竞争性的存款定价只会导致存款成本的支出不断上升。

表一 A股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6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同比增速 单位(%)

注:数据来源于wind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

近些年,随着我国主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系统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先后成立,对商业银行存款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表一显示的是我国A股上市三类商业银行,从13年到16年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出三类商业银行从13年到16年活期存款增速出现“U”型趋势,增幅放缓仅为9%。而定期存款中,这三类银行存款增速从13年到16年都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其中股份制银行定期存款下降较为明显,增速为负值。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银行业定期存款流失严重,活期存款增长乏力。这在整体上会导致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的逐渐萎缩。若商业银行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存款规模越小单位存款的固定成本也就越高。

三、上市商业银行存款成本上升的对策

(一)顺应利率市场化机制,实现银行自身协调发展

利率的市场化是一国银行业向前不断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推动银行业迈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选择。我国既然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管制,那么作为上市商业银行就应该时刻认识到这种趋势,例如,中信银行就积极顺应利率市场化常态化趋势,始终坚持综合化、协调化、持续化发展原则。到2016年末,实现营业净收入与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费用支出增速逐步放缓、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等目标。同时在零售银行、公司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实现了协同发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建立合理的存款定价机制、减少揽储恶性竞争

商业银行要意思到盲目性、竞争性存款定价的危害。在存款定价方面,要清醒的根据自身综合情况,并利用好其在存贷规模、营业成本、存款客户等方面长期积累的数据。分析存款与季节、期限、客户年龄内在之间的联系。然后,在不同的季节针对不同年龄段用户、不同期限的存款期限设定合理的存款利率。建立符合各家商业银行自身的存款定价模型,同时抛弃主观因素对存款定价的影响,减少商业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生态圈的良性发展。

(三)积极推进银行转型升级、优化存款结构

首先,推进商业银行由传统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变。互联网金融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客户的理财观念。通过发展交易性银行,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资金托管、支付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可以减少存款客户的流失,对于城商行来讲意义重大。其次,增加活期存款服务成本,吸收更多活期存款。由于,活期存款的成本很低,所以在存款成本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一定的服务指出,吸收更多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存款成本也会相应的降低,存款结构也会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友先,郝文静.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存款及账户管理研究.[J]金融前沿,2011(04):59-63.

[2]张俊.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流失问题与化解对策.[J]经营管理,2016(01):74-75.

[3]张晶睿,王刚贞.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转型升级.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2016(07):119-124.

作者简介:刘念(1992-),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研究方向:商业银行。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