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思考
2017-08-24谢丽丽
谢丽丽
随着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和国家的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地位显著提升。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操作运用。然而,一些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没有高要求,毕业参加工作后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仅将其作为谋生的必要手段。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必须坚守的战斗堡垒,决定着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医学类高职院校为例,其所培养的医护人员肩负着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职责,所谓“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就是对此最好的形容。现实中有人不顾自身使命和责任,将职业道德抛之脑后,这种现状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需要引起所有高职教育者的深入思考。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受国际文化的影响,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一些学生认为利己主义理所当然,集体观念呈下降趋势,将职业理解为谋生工具,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他们认为,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奉献精神等这些前辈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可有可无,只要工作能力过硬,即可在工作岗位上成就一番事业。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不高的原因
1.高職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随着生育率逐年降低和大学扩招的影响,高职院校招生可选学生范围缩小,在招生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招入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培养的难度加大。有不少对职业道德不认可的学生存在,仅通过教师的管理教育无法改变其根深蒂固的利己主义观念,这也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2.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缺乏章法
根据以往高职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高职院校将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对职业道德很少提及。在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教会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已经耗费了教师的大部分精力,有时难以深入到学生内心体察其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无法改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局面。
3.社会不良风气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影响颇深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经济水平的提升, 还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涌入国门,包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金钱主义等等。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致使很多从业者忘记了遵守纪律、爱岗敬业、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高职学生年龄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抵御能力较差。信息时代到来以后,网络传输信息快捷的特点也使此问题愈演愈烈。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对策思考
1.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写入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为人师表,在课堂上以及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将职业道德化作具体行动来感染学生。再次,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需要共同努力,经常为学生提供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与规则意识。最后,在学生参加实习过程中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从具体实践中了解本行业的技能要求和职业道德标准,这对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2.加强家校联动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先天优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榜样作用。经统计,言行失当的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学校需要与学生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一方面叮嘱家长在孩子面前收敛自己的不当言行,另一方面,要定期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3.建立毕业生评定档案,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
学校应广泛收集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保持与校友的长期联系,建立校友论坛。将优秀校友的事迹以校友手册、校园展板、人文讲座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发挥榜样的感召力量,使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建立毕业生评定档案,向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老带新模式”,提供共同进步的平台。发挥优秀学长、学姐的表率作用,使毕业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约束自身言行,逐步达到所在职业的基本道德标准。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