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记录”
2017-08-24秦海燕
秦海燕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记录是指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或独特的语言,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记录下来的那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记录。它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有其独特的作用。记录可以促使孩子更细致地观察,更认真的思考,使他们通过个人、伙伴、集体等多种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规范化。在一次次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认识科学的规律,奠定基础。
在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活动中,记录是在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的基础上进行的,那我们要引导孩子记录什么呢?什么时候记录?怎样记录呢?将记录纳入到科学教育过程之中,已经一年多。通过实践,我们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引导孩子选择适合的记录内容
1.从年龄特点出发,选择记录内容。正如确定探究主题,提供操作材料要考虑幼儿已有经验一样,记录内容的选择,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须依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及探究活动的深度不同,给予有效而审慎的支持。
观察“黄豆发芽”是幼儿园自然角中最常见的探究主题,依据不同的年龄班幼儿发展的层次,我引导孩子们对该主题探究的角度、深度是不同的,同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方式也有所不同。小班以探究“黄豆生长的过程”为重点,并为孩子们提供带有颜色标尺的种植容器和记录表,同时准备“黄豆开裂”“出芽”“长高”等代表黄豆生长特征的小粘贴。当孩子们发现植物生长的新变化时,就能及时“记录”下来。中大班以探究“黄豆生长的条件”为重点,循序渐进地提供不同记录材料,由孩子们自由的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描述观察信息,进行比较观察、横向记录。这样顺应了各年龄阶段、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实际水平,为孩子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攀登的“脚手架”。
2.记录内容应具有连续性。通过在主题活动中运用记录的方法,我们发现,记录应追随幼儿整个探究过程,连续系统的记录对幼儿的科学知识学习也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许许多多的活动让我们体会到幼儿的科学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让幼儿通过身边的有趣的事物,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去观察、记录、收集、整理、操作、实验、讨论……这样获得的经验是直接的经验,获得的知识,是亲自而不是闻知,有实质意义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可用性才会高。让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记录,不仅记录了孩子眼中的科学,更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因此在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的记录是有必要的。
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记录形式
1.以年龄特点选择记录方式。的能力,在使用工具时,力度极轻,少数幼儿用力过重,不能自如的控制工具,所以,在小班采用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动作表现出来,是最简单、最明了的一种记录方法。如小班的科学活动“落下来了”,有90%的幼儿都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不同事物落下来的不同样子。表现鸡毛落下来,有的小朋友就张开小手转着圈从高到低慢慢落下来,有的就用小手来回轻轻摆动着,边摆边往下落。表现纸条落下来的样子,小朋友就转着边飞边跑,最后落下。表现积木时,小朋友则跳起来一下子落下,表示落得很快,很形象的体现了记录的真实性。大班孩子在使用各種工具时,基本能控制力度,使手眼一致,动作日趋灵活,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记录形式方面,我们多采取表格式记录。
2.记录设计要形象化、多样化。这是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无论是墙面上的集体记录、小组记录还是纸上的个人记录,都应该充分体现形象化。比如,活动《品尝大会》,引导幼儿在品尝各种食物后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品尝后的感觉。幼儿画了一个个色彩鲜明又可爱的娃娃,幼儿将自己对食物的感知用颜色和图案来表达。图(1)如:满脸的红色、张大的嘴巴是吃了麻辣的薯片;同样的红色,甜甜的笑容表现了对甜味的感知等等,幼儿拿着自己的画主动与同伴交流,相互猜一猜,自己吃了什么味道的食物,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成功的乐趣。幼儿的记录以绘画居多,也可以采用纸工粘贴、图片粘贴、情境照片及实物呈现等方式,还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及表格。具体用哪种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动手能力来确定。
3.记录形式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孩子们一般识字较少,对复杂的文字解释并不能理解,因此运用图形表示或采用直接运用实物的方式,更方便孩子们理解操作的过程及记录。如中班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对于两中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色的现象,我们老师采取的是用色彩标记,直接贴于表格中。这样,幼儿只要完成了实验,将色彩标记直接贴在相应的表格内就行,简单、方便,能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而不要让记录成为孩子的负担。
4.个人记录、小组记录、集体记录有机结合。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的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从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是经过许多个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的过程。这三种记录方式,用途与作用各不相同,只有将它们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记录的真正作用。如“斜坡实验”,开始选择个人记录方式,便于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发现,幼儿的个性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活动进一步发展需要幼儿探索在木板斜面、绒布斜面、和地毯斜面上小赛车下滑的速度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三种材料,需要两人合作实验,共同记录。对于实验的方法,记录的方式就需要两人的共同设计,达成统一的意见才能完成。哼哼和贝贝一组,他们先商量好一个人观察记录一个人实验,但有三辆车这样就很难比较出,最后决定两人一起实验三辆车同时出发,最后获得了成功。交流讨论时,则选择了以集体记录的方式,便于促进幼儿相互间的交流,使结论建立在事实上。
三、培养幼儿进行记录应注意的问题
1.记录一定要伴随着探索过程进行,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记录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要避免为记录而记录,不能事后追记,或还没有展开充分探究就让幼儿记录,更不能事事都记。比如,让幼儿了解秋天树的变化,应从初秋树叶还没有变化时开始观察记录,而不能到树叶都变黄了才做观察记录;要在树叶有了变化时记,而不能天天都记。这种观察记录对儿童了解秋天树的渐变过程、发现事物的变化、形成相关经验有重要意义。
2.要把培养幼儿的记录意识、记录习惯与记录能力作为一个教育过程来进行,避免教师包办代替或一人做主。比如,要注意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激发孩子记录的动机,调动他们记录的积极性,从而使记录成为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活动。同时,要培养孩子们的记录意识与记录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记录方法,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一人做主。
3.记录要与分享交流紧密结合,避免做完记录就束之高阁。教师要创设条件,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说明、描述记录的内容,要引导他们用准确、连贯的话语去讲述记录的意思,提高他们总结、概括科学现象的能力。
总之,正确、适宜的记录将是自主的、精彩的,而参与记录的幼儿也将是快乐的、投入的。强调运用记录的方法并非在于记录技能的训练,而是在于合适的引导幼儿探究和思考,获得认知、能力、情感的新经验,让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